湖北省老河口市第七小學 焦 楊
電化教育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發(fā)展學生智力等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在情境營造、情感滲透、思維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種鮮明的教學特點,顯示出它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一、運用電教媒體,再現情景,激起共鳴。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思維的火花,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住!苯處熇妹襟w把學生難以見到的事物展現在他們眼前,增加感性認識,就可使他們情緒飽滿地主動地去接受新知識。教學《筍芽兒》,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在了解竹筍的生長過程中,學習筍芽兒沖破一切阻力茁壯成長的精神。上課開始,我首先播放一段竹林景觀的錄像:先出現青翠欲滴的竹子,再將鏡頭逐漸聚在竹筍上,使學生感知竹筍的形、色。隨機提問:筍芽兒是怎樣成長為竹子的?需要哪些生長條件?從而誘導學生思考。接下來放“雨聲”、“雷聲”的錄音,投影各種情景:如筍芽兒扭動、向上鉆、脫殼、成長以及雨景、桃紅柳綠等,學生如同置身于大自然中,輕松愉快地學習了課文。
二、運用電教媒體,大膽設疑,啟迪思維。
媒體演示應和教學有機結合。在教學中,抓住詞句,重點設疑,啟發(fā)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可以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作用。教學《趙州橋》,難點是理解為什么趙州橋的設計是建橋史上的創(chuàng)舉。要解決這個難點,必須使學生懂得趙州橋結構的獨特作用。由于建筑學方面的知識對于學生比較陌生,我準備了一幅趙州橋的剖面投影片講解:這個拱形的大橋洞不是普通的半圓形,而是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的弓形,每一道拱圈都能獨立支撐上面的重量,一道壞了,其它道不受影響,所以,趙州橋雖然沒有橋墩,橋身卻仍然很堅固。這樣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形象的圖象,學生就輕松地理解了趙州橋結構的獨特。
三、運用電教媒體,豐富語感,開發(fā)智力。
教師通過教育使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這是教育成功的標志。電教媒體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潛力的開發(fā)。教學《驚弓之鳥》,我讓學生看“更羸‘射’鳥”的投影片后思考:“圖上畫的是更羸拉弦前,還是拉弦后?”學生據圖聯(lián)想,靜中思動,進行了合理的想象:有的說:“我看到更羸的手放到背后,大雁落下來了,就說明已拉過弦了!庇械恼f:“大王在摸摸胡須,好象感到驚奇,衛(wèi)兵的臉上露出了贊嘆的神情,從這里可以看出更羸已拉過弦了!蔽矣謫枺骸澳闳羰菆D中的一個衛(wèi)兵,看到更羸只拉弓不射箭而把大雁射下來,你當時會怎樣?我又讓幾個同學進行表演。借助電教媒體為學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與思維的橋梁,加速進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層層深入,對情感的體驗步步加深,學生在趣中探索,在樂中求知。
總之,運用電教媒體進行語文教學,有助于化解學生認識活動中的難點,深化學生情感活動,能讓學生學得興趣盎然,老師教得生動活潑,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lián)系、網站內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