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鈞宏
“體驗式教學”是指導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guī)律,通過創(chuàng)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使學生憑借自己的情感、直覺、悟性等去認識、發(fā)現、創(chuàng)造知識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教法可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體驗中,生動活潑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實踐證明,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開展“體驗式教學”,能夠較好地完成新課標所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學生思想、情感的轉化與提升。
一、“體驗式教學”的主要途徑。
1、創(chuàng)設情境。在體驗式教學中,教師根據特定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恰當地運用實物演示、直觀的音像或者相關的音樂作品、小品等形式和手段來創(chuàng)設情境,借助這些情境的直觀性、形象性,對學生的感官產生強烈的刺激,使之進入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氛圍中,激起相應的直覺情感,并能從情境中發(fā)現問題,對情境提出看法。
2、融入情境。引導學生融入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讓他們的情感在情境中得到體驗,給學生帶來豐富的知識體驗,從而深刻地掌握知識。當學生喚起學習和情感的需要后,教師可以運用圖文、小品、游戲等,讓學生在情感中通過想象來體察形象的思想感情。并引導學生把教材中的知識點和腦海中已有的品德表象聯(lián)系起來,把教材中蘊含的情感在自己身上做想象性投射,通過想象感受自己生活在某種氛圍中,設身處地設想自己成為體驗的對象,產生與體驗對象一致的移情體驗,并從中領悟和把握知識,感悟其中的道理,使“理”通過“情”進入學生的心靈。
3、升華情境。學生在情境中把自己的情感與情景相結合,融入情境學到教材的知識點后, 教師再引導學生將其自己在情境中體驗到的情感、學到的知識應用于生活,解決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從而使學生的情感、思想進一步得到提升。
二、“體驗式教學”的主要方法。
1、實踐體驗法。這是指學生通過參加實會實踐活動來體驗理論知識,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實踐體驗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進課本知識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如教學《告別依賴,走向自立》一文時,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回家完成一道家庭作業(yè):為父母做一頓飯,要求做規(guī)定的菜式,如西紅柿雞蛋湯、炒芹菜、炒土豆、炒扁豆。菜要自己到市場去買,飯菜要自己完成,完成后請父母品嘗,并打分評價,最后還要寫心得。這樣的生活體驗,讓學生嘗試了自立,加深了對“自立“的理解,也讓學生在情感上獲得體驗。
2、實驗體驗法。這是指通過做實驗的方法來體驗理論知識,領悟其中蘊含的道理。因為初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不強,采用說教的方法難以促進學生對理論的理解。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對思想品德課失去興趣。如果采用實驗的方法則可以把抽象的理論在潛移默化中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在實驗中體驗理論的真理性。
如教學《在挫折中奮起》內容時,可引導學生面對挫折?赡苡幸环N人“向挫折屈服“、另一種人”勇敢地戰(zhàn)勝挫折“。教材列舉了偉人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最終取得成不的事例,可是這些理論和例子對七年級學生來說都是非常遙遠和陌生的。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按資料介紹做一個實驗:先將燒杯中的水完全加熱,然后將一只青蛙突然扔了進去。在這生死之際,這只青蛙非常勇敢,竟出人意料地跳出了熱水杯,安然逃生。接下來,再將另一只青蛙放入盛有涼水的燒杯中,這只青蛙在涼水中悠然自得,然后用酒精燈將燒杯慢慢加熱,這只青蛙開始時依然悠然自得、無動于衷,待到水溫升高到足以危及它的生命時,青蛙才驚醒過來,試圖跳出燒杯,可它再也沒有力量,只能葬身在熱水中。實驗結束后, 讓學生們講講自己的體會和看法。在這個實驗中,他們體驗到碰到挫折和困難時,要像熱水中的青蛙那樣頑強拼搏,戰(zhàn)勝困難;身處順境時,不能像涼水中的青蛙一樣忘乎所以,無所作為,而要居安思危,不斷進取。
3、情景體驗法。這是指在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進行心理體驗以達到教學的目的。由于人的體驗是有限的,有些事情學生是沒有體驗過的,有些是學生正常生活中永遠無法體驗到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利用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出必要的情景,豐富學生的體驗。創(chuàng)設的情景要形象、逼真,能打動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⑴演小品。小品是學生感興趣的文娛形式,在課上偶爾采取小品的藝術形式,能讓同學們在開懷大笑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從而引導他們應該怎樣面對來自心理品格、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等方面的問題。如:在分析自信、自卑、自負三者區(qū)別時,讓學生們分組討論,編寫有關方面的臺詞,推薦有表演能力的人來表演,分別扮演自信、自卑、自負三者不同的表情及言語,同時展開小組競賽,及時給予評價。這樣,不僅在無形之中讓同學們掌握了書本知識,而且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表演能力。
⑵放音樂。音樂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調動學生的情緒和積極性。如《唱響自信之歌》一課中可以采用零點樂隊的《相信自己》;《人生當自強》一課中可以采用歌曲《陽光總在風雨中》;《少年能自強》一課中可以播放成龍的《男兒當自強》這首歌,這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⑶扮角色體驗。這是讓學生以一種類似游戲的方式,表演或體驗自己或角色的心理或行為,進而民到增進自我認識、減輕或消除心理問題,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人格的作用。如:講述《彼此尊重才能贏得尊重》一課時,可以玩《盲行游戲》。讓一個同學扮演“盲人”,另一人為盲人的“拐杖”!肮照取庇媒z巾把“盲人”的眼睛蒙住,讓其在原地轉三圈,然后由“拐杖”帶領他越有障礙的路線!肮照取辈豢烧f話,只可用肢體語言給對方暗示,完成后交換角色。在這個活動中讓學生體會一個殘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以及別人對他的態(tài)度,從而了解到一個人的自尊與尊重他人的相互關系。
⑷采用閱讀體驗法。這是指教師指導學生閱讀一定的材料,使其產生相應的情感體驗,引起心靈的共振,達到認識與情感相統(tǒng)一。如教學《珍愛生活》一文時,教師可用一些資料圖片,幫助學生體會生命是可貴的,可以用課件展示這樣一則材料和圖片:2008年5·12汶川地震時,廢墟下發(fā)現一位死亡的年輕母親。她死亡的姿勢是雙膝跪地,雙手支撐地面,蜷曲著身子,救援人員在母親蜷曲的身下抱出一個熟睡的嬰兒。嬰兒的懷中有一部手機,上面有一條未發(fā)出的短信:寶貝,如果你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母親用軟弱的身體頂住了坍塌的房頂,嬰兒熟睡著,而母親卻永遠地去了……學生看后會被材料中偉大的母愛深深地感動,然后教師再引導他們想想平時家人對自己付出的點滴恩情,使他們體會到一個人的生命是傾注了多少人的關愛和期望。
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開展“體驗式教學”既是思想品德課學科性質的要求,更是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要求。這將有利于確定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激發(fā)起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深厚興趣;有利于建立起新型的師生關系,增強教學的民主意識;有利于優(yōu)化學習過程,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廣東省五華縣華東中學)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lián)系、網站內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