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楚新城小學 何云霞
數學知識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工具。我們在運用數學知識的同時,離不開我們的思維能力。古人說:“學起于思,思起于疑”。那么,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呢?
一、利用學生好奇心,激發(fā)學生探索問題
好奇心是對新異事物進行探索的一種心里傾向,是創(chuàng)造思維的內部動力,當這種好奇心轉化為求知欲時就可產生積極的思維。有助于點燃思維的火花。例如:進行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一節(jié)教學時,首先讓每個學生都用紙片剪好一個三角形,量出每個內角的度數并標好,然后讓學生報出一個三角形任意兩個內角的度數,教師就能回答出另外一個內角的度數。學生開始有些懷疑,但當教師的回答準確無誤時,學生十分好奇,老師怎么這么快就能知道第三個內角的度數呢?課堂很活躍,學生都被吸引住了,開始產生要探索問題的迫切愿望。
二、精心設計問題,點燃思維火花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來到學校里,不僅僅是為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更主要的是為了變得更聰明!北局@樣的思想,在教學中,我們應充分挖掘教材,通過多層次的布疑引探,誘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解決問題。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時,我一進入課堂就出示相同加數的連加法:4+4+4+4+4+4,6+6+6+6,題出來后,我立刻說出結果,問學生:“我算得對嗎?快嗎?”然后帶著神秘的色彩說:“只要你們出加數是相同的連加法,不管有多少個加數,我都會很快很準地算出結果!
面對這一問題,許多同學不禁會想:“是嗎?為什么呢?”這個問題就成了大家思考的目標,同學們急于尋求原因,思維積極地活躍起來。
三、學生參與操作,引導學生思維的動機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币娨槐椴蝗缬H手做一遍,這就說明了動手實際操作的重要性。只有學生真正動手參與,學生才能記得更牢。在操作中,學生不但要觀察、分析、比較,還要進行抽象,概括,從中發(fā)展思維。如教學“圓柱體和圓錐體的認識”時,我讓學生通過觀察、觸摸,說一說圓柱體和圓錐體的面各有什么特點,它們各由哪幾部分組成,它們的側面展開圖和高各有什么特點,學生回答非常踴躍,極大地提高了教師教的效率,也提高了學生學的效果。
四、課堂練習中,一題多解
在課堂練習中,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靈活解題的情境,教給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引導正確的思維方向,使學生逐步形成從多方面、多角度的認識事物、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問題,盡量做到一題多解,防止單調重復。
如:一個榨油廠用100千克黃豆可以榨油13千克豆油,照這樣計算,用6噸黃豆可榨油多少噸?
解法1.歸一再包含:先算1千克油需多少千克黃豆。6000÷(100÷13)
解法2.用歸一法,先算出油率。6×(13÷100)
解法3.歸一再擴大,先算1千克黃豆能出多少油。13÷100×6000
解法4.用倍比法,先算出6噸里有多少100千克。13×(6000÷100)
解法5.設榨出豆油x噸,用比例解。13/100=χ/6。
五、強化技能訓練,培養(yǎng)思維的敏捷性
思維的敏捷性是指思維活動的速度,表現在數學學習中能善于抓住問題的本質,正確、合理、巧妙地運用概念、法則、性質、公式等基本知識,簡縮運算環(huán)節(jié)和推理過程,使運算既準又快。因此,強化技能訓練是培養(yǎng)思維敏捷性的主要手段。
例1:(3.9+5.3)+(6.1+4.7),教師可根據加法的交換律,讓學生用湊十法比較簡便,計算過程是:(3.9+5.3)+(6.1+4.7)=(3.9+6.1)+(5.3+4.7)=10+10=20
例2:(50+9.3)-(20+7.3),可讓學生用整十數和整十數相減,小數和小數相減比較簡便。計算過程是:(50+9.3)-(20+7.3)=(50-20)+(9.3-7.3)=30+2=32
隨著學生運算技能的形成,計算過程的中間環(huán)節(jié),隨著練習而逐步壓縮,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從詳盡的思維,逐步過渡到壓縮省略的思維。這樣可以使學生一看到題目,通過感知就能很快地算出得數。
“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笨茖W的思維方法是學生探索獲取新知識、分析解決新問題的金鑰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實施思維訓練,有利于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有利于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lián)系、網站內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