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向來是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點,教師不得法,學生不得招。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是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求的方面太多,諸如選材、立意、技巧等等,所以學生在習作過程中顧及太多,導致產生畏難心理,難以下筆。在此筆者就化解學生畏難心理,輕松作文談點淺見。
首先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從“小處”抓起,即命題小、篇幅小、訓練面小。命題小,就是要選擇小事命題。如寫議論文類的文章,教師可以下這樣一個命題,冬天的天氣寒冷,教室的窗戶是關住好,還是開一、兩扇流通空氣好。雖然學生會持兩種觀點,但是寫起來肯定有話可說,且能寫的有理有據,又能抓住中心。篇幅小,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學習了某篇佳作以后,有針對性地布置一個小片段,仿寫某個方面。這樣學生寫起來就有了參照物,且內容少,篇幅小,寫起來也就輕松了。訓練面小,就是習作先從單一訓練抓起,如語言、外貌、心理、景物等的描寫,要根據所學課文的特點,或者教學單元的要求,有側重地對某個方面進行訓練。學生也就能專心地根據訓練要求進行觀察、思考,寫起來也就容易些。總之降低了作文難度,學生的心理壓力就減輕了,教師也就能達到預期的訓練效果。
其次作文訓練要貼近學生生活。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睂W生的生活范圍小,社會閱歷少,所以教師在布置作文的時候,一定要從實際出發(fā),選擇學生最熟悉的生活進行訓練。如景物描寫的作文教學,就不能是讓學生坐在教室里憑空學寫作文,寫并不存在或沒有真切了解的景物。應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景物去觀察,走進真實的生活,發(fā)現生活中的美好景物,為寫作作準備。學生有興趣,觀察便特別仔細。課堂上再引導學生回憶觀察的內容、角度和變化等,使學生處于生活情景體驗之中。這樣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作文就輕松了。
第三作文訓練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抓住學生好奇心強,愛想象的特點,要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氛圍,營造空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情動”自然就“辭發(fā)”了。比如要讓學生寫一篇想象作文《假如我是班長》。班里的生活是學生最熟悉的生活,班里的事務也是學生經常親身參與做的。但是如何管理好全班的事務卻非易事。因此教師應該在作文前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也有了寫作的素材,寫起來就容易多了。此外還可以根據作文需要,通過學生的體驗、觀察、電教媒體等多形式、多渠道,營造寫作氛圍,使學生產生寫作的沖動,學生作文就自然有話可說了。
總之,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切勿急于求成。古人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尺之臺,起于壘土!弊魑挠柧氁彩侨绱,要由易到難,由單一訓練到綜合訓練,使學生在寫作中積累,在積累中提高。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系、網站內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