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小組合作中應注意的現(xiàn)象
文/ 祁彩霞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互助性學習。由于它能改善課堂內的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品質,是高效課堂中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這一學習方式在實施過程中,也暴露出了目前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存在“注重形式,忽視實質,缺乏實效”的現(xiàn)象。
我們認為有以下幾點:
1、小組活動重形式,缺乏實質性合作
幾張桌子拼在一起,學生圍成一圈。當老師說“現(xiàn)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小組內馬上開始發(fā)言,你說你的,我說我的,教室里很是熱鬧,可小組內誰也沒聽清同學的發(fā)言,甚至有的連自己說了什么都不清楚。當老師讓小組推選代表發(fā)言時,總有個別學生“代表”了全組的發(fā)言,更多的只是陪客、旁觀者。
2、 學生參與度不夠,課堂成了優(yōu)勢學生的展示舞臺
由于學生參與程度明顯不均衡,個別學生發(fā)言頻頻,多數(shù)學生沉默不語,根本不能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小組活動中學生缺乏自制力,注意力不集中,合作學習為一些學困生提供了玩耍的機會,正好活動活動筋骨。由于學生的能力與知識積累有差異,小組合作成了優(yōu)勢學生展示的舞臺,他們在討論和集體交流中無疑成了中心人物。久之,弱勢學生成了旁觀者,學習討論的積極性越來越低,最后小組合作再也不關他們的事了。但小組合作的成績評定是以小組為單位的,其他小組成員的成績也成了他們的成績,搭順風車取得了分數(shù)。
3、以群體討論來掩蓋學生的獨立思考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一問即議”,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小組代表發(fā)言,最后教師統(tǒng)一大家的認識。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勢必使部分學困生,失去了對問題思考的權利,導致他們只靜觀坐旁聽,成了思維敏捷的優(yōu)等生的陪襯,造成學生學習的兩極分化,使教師走入了“重討論,輕思考,重群體,輕個體”的誤區(qū),熱熱鬧鬧的小組合作學習,掩蓋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在討論過后,是學生探索經驗蒼白與獨立意識流失!
4、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和時機有時難以激起學生的研討激情
由于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考慮的是課堂教學進度,學情掌握不好,或只根據(jù)自己的想象設計問題,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因素,不管難易程度如何,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否具有合作學習的價值,都要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合作探究的問題沒有價值,不能引發(fā)學生思考,很難激發(fā)起學生討論的熱情,導致教學建構活動成為“空中樓閣”。
綜上所述,我認為小組合作是提高學生學習的一種方式,關鍵是教師怎么運用,只要做合理恰當會有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河南省安陽市安陽縣柏莊鎮(zhèn)辛店北街小學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lián)系、網站內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