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作學習中提高小學音樂教學
遵義市南宮山小學 鄭興萍
《音樂課程標準》提出:充分利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xié)調(diào)能力。為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來提高音樂教學質(zhì)量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怎樣在教學中使學生積極地合作于教學中?通過實踐,下面淺談我的幾點教法。
一、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某一事物感興趣時,在相同條件下他會對感興趣的東西與不感興趣的東西注意力會存在很大的差別。而現(xiàn)行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幾乎對音樂課沒興趣,主要原因有:學習內(nèi)容脫離生活,需求得不到滿足,家長期望值太高,學生缺乏正確的學習目標和動機等。學生感到很茫然,不知道為什么而學,該怎么學,把學習看成一種負擔,是完成父母交給的任務。對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清楚的認識到,小學生的年齡他們還只是孩子,他們不像成年人的思想有多復雜、成熟,對所有事情不會有太多的思考。只會想到有多的時間玩耍?有什么好玩的東西?對學習也一樣,每節(jié)課他們都會想到老師能教不一樣的新奇東西。此時,教師在教學是時給學生播放經(jīng)典的兒歌或其它好聽的歌,如播放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上林妙可小朋友唱的《歌唱祖國》,讓學生在美妙的旋律中感受音樂的美感,同時鼓勵學生,當你們學好音樂時一樣可以像林妙可小朋友在更大的公開場所盡情表演,讓學生在羨慕中對音樂學習產(chǎn)生興趣。
二、教學中師生合作 ,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
一直以來 ,我們教學模式都是教師的主動施教 ,學生被動學習。“一言堂”、“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成為阻礙學生發(fā)揮個人才智的羈絆。而教學的宗旨應該是建立在互動交流的基礎上,充分挖掘?qū)W生學習的主觀積極性 ,從學生的本體出發(fā) ,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 ,廣泛地學。師生間的教學關系應從教師為主體轉(zhuǎn)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教師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說教者,而是引導者、助學者。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個體的實際需要,擬定因材施教的教學計劃,了解最新的音樂動態(tài)和成果,搜集資料,運用學生易于接受的方法,組織與輔導學生學習。對學生的教學不再是傳統(tǒng)的“發(fā)號施令”“耳提面命”之類的教學方式,而是本著民主、平等、合作、引導、啟發(fā)等原則的教學模式,作為課堂整體中的一員,與學生和睦相處,坦誠交流, 情感交融,心靈接觸。教師的教學方法,哪些能接受?哪些需要改進?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大膽諫言,而不是無條件地接受。這一點在音樂學科的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如在課堂教學中采用表演的方式,教師走到學生中間,與學生圍坐在一起,甚至也像他們一樣戴著頭飾與學生一起高聲唱唱、念念、跳跳、拍拍,把音樂課上得輕松活潑,氛圍寬松,不再拘泥于舊規(guī)。讓學生在快樂的旋律中、游戲中掌握音色、音長、音高、音強等音樂基本要素,從而讓學生在愉快中學會識譜和基本樂理。
三、讓學生在老師的評價中提升合作學習效率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師生間的合作力,我制定了一些評價體制。首先,在教室的一角,我制作了一張四欄的“每周光榮榜”表格,把全班分為四小組,每欄記錄小組的學習情況。然后,我在教學中對表現(xiàn)各異的小組進行實時評分,優(yōu)秀小組可以得二顆星,并上記“每周光榮榜”上,每組積滿五顆星換一朵大紅花,當學期結(jié)束評分時,我還會給成績最優(yōu)秀的小組獎勵一些他們喜歡的小玩具。對此,學生們都很在乎他們在光榮榜上的成績,班級課堂紀律在無形中也得到了改善。另外,對歌譜唱的熟練;歌曲表演準備充分;聆聽認真、問題回答準確的學生在課堂上特別鼓勵,我的鼓勵與小玩具對孩子們產(chǎn)生了不小的誘惑力,他們都想為小組爭得第一并獲得獎品。同時,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與成績在無形中并得到了提高。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wǎng)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quán)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lián)系、網(wǎng)站內(nèi)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