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文水縣開柵鎮(zhèn)宋家莊小學 宋 燕 杰
內容摘要:數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fā)對數學的興趣,培訓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的實用價值
關鍵詞:教學情境 創(chuàng)設情景 設疑引思 數學思想 數學方法 數學視野 認知結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這一要求特別強調了數學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我們每一個數學教師創(chuàng)設有針對性、趣味性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造互動學習機遇,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的實用價值。
一、 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知識雖然單調枯燥,但蘊含著豐富的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因素。因此,在新課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因素,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緊緊聯(lián)系起來,把社會生活中的題材引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求知成為一種內動力。
二、 運用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
構建智慧的重要基礎,是人們已有的生活、學習經驗。對小學生來說,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對周圍的各種事物、現(xiàn)象充滿著好奇,數學教師就必須抓緊緊住這份好奇心,結合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情景,設疑引思,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作為實例,引導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經驗探索新知識,解決新問題。
例如,教學“體積的概念”這一節(jié)內容,讓學生講述“烏鴉喝水”的故事,然后思考討論烏鴉為什么能喝到水?……在熱烈的討論中,學生逐漸理解了體積的含義。
三、 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標,應該是能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去觀察、分析現(xiàn)實生活,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進而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形成一定的應用技能。所以,數學教師一定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與具有生活實際背景的數學實踐活動,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體驗數學的實用價值。
數學來源于生活,而生活又離不開數學,只有把小學數學于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讓數學與生活成為一對教學的伴侶,才能激發(fā)起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學習數學的興趣,更好地通過數學課程的學習來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促進數學教學改革走向成功。
參考文獻:
《數學課程標準》
《小學數學教師教學用書》 人民教育出版社
《新課程課堂教學行為創(chuàng)新》 新華出版社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lián)系、網站內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