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自改作文的習慣
李友剛
語文課內(nèi)容多,頭緒多,基礎性強,學生寫作能力體現(xiàn)其語文學科的成績。因此,對學生作文的批改一直以來是語文教師的一塊心病。語文教師普遍認為對學生作文的批改是費時多收獲少。如何減輕語文教批改作文的負擔?近年來,在課程改革的形勢下,筆者根據(jù)本地區(qū)、本校的實際情況,結合農(nóng)村學生的寫作特點,依據(jù)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尋找作文批改途徑上進行著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經(jīng)過長期探索,對學生作文自批與互批進行了大膽嘗試和研究。筆者認為這一途徑對培養(yǎng)學生批改能力和寫作能力有很大的益處,特別是對學生性格、興趣和習慣等非智力因素方面有著積極的意義。
一、 激發(fā)學生對評改作文的興趣
現(xiàn)代心理學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對學習效率影響最大的因素之一,平時學生對教師批改過的作文興趣不大。作文發(fā)下來,大部分德學生只是隨意地看看評了多少分,略略看幾眼評語就莞爾一笑,扔之一旁。造成這種狀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批改作文的整個活動中學生沒有參與,不容易引起關注。而組織學生自批作文,學生在心理上就產(chǎn)生一種莫名的興奮,給自己重新做了定位,對閱讀他人作文有著濃厚的興趣。在互改作文的過程中,大都比較關心別人的文章,評語也寫的教認真,被批改者會更關心自己作文的評語如何。這種自批活動對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有著極大的意義。
二、 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自信力
以前學生對教師所寫的評語反應是:除少數(shù)學生不予理會外,大部分學生是表面接受,心理即便有意見和想法也不敢分辨,在教師批改的“鐵證”面前缺乏自信力。學生自改作文就能明顯改變這種狀況。在這一教學中,我采用的是學生自評和分小組互評的辦法,互評的評語是四人討論,組長執(zhí)筆,即便改的不當,也能鼓勵學生為自己爭辯。這種課堂秩序雖然有點“亂”,但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力是有益處的。
三、 培養(yǎng)學生自改作文的好習慣
葉圣陶老先生曾經(jīng)說過:“該與作文關系密切,改的主動權就應屬于作者本人!彼晕蚁胱魑慕虒W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己的能力,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作文批改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完全可以讓他們自己來操作。這能使學生作文能力在自己反復修改、不斷實踐中逐步提高。學生自改作文,真正把學生推上主體地位。它不光使學生在能力上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自改作文的好習慣。
總之,適當組織學生自批自改作文是富有改革意義的實踐活動,是在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有效措施,值得向更深層次的探索。
筆者實施這一方案的具體方法是:
首先,確定評改標準,使學生明確作文評改方式、方法及要求,統(tǒng)一用標準批改符號。
第二、明確評改程序。第一步:學生進行自評。學生以第一人稱的形式說出自己的修改特點,包括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評語應自然樸實,說自己的心里話。第二步:學生進行他評。具體方法是四人一組(前后兩排),合作批四本作文,大家討論,一人執(zhí)筆,寫出評語、打分,結束后針對各自批改情況,進行小組交流評議,進一步完善。他評評語以第三人稱的形式,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把文內(nèi)批、旁批、總結結合起來,做到全面、客觀、公正,使學生樂于接受。
在自評和他評過程中,教師始終參與活動,做好相應的指導工作,并從中了解學生作文情況。
第三、教師批改。教師從優(yōu)、中、差三等作文中各取三分之一,結合學生自評和他評的情況對學生的作文再次評改。教師必須認真審閱學生的評語。并在教師的評語中給予體現(xiàn)和肯定,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愉悅感,樂于接受。
實踐證明,這種該法,使作者得知得失,改者受啟迪。久而久之,學生的自改能力、鑒賞能力有所提高,寫作水平無形中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從寫作教學實踐看,這種學生自批作文的方法既減輕了語文教師的負擔,也培養(yǎng)了學生批改作文的能力,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了,教師也輕松自如地駕馭了整個課堂。
云南省永勝縣三川鎮(zhèn)東河小學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wǎng)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lián)系、網(wǎng)站內(nèi)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