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低年級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山東濟寧棗店閣中心小學 王淑孌 電話:13639448450
孩子的心田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種了一種思想,便會有行為的收獲,播種了行為,便會有習慣的收獲,播種了習慣便會有品德的收獲,播種了品德,便會有命運的收獲。一位教育界人士說過,小學階段,重要的不是知識的學習,而是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尤其是新入學的孩子,更應該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以利于為后繼學習打好基礎(chǔ),為孩子的發(fā)展打好底色。因此我接一年級的時候注重了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主要從學生的以下四種學習習慣入手:
一、培養(yǎng)學生課前準備的習慣
對于剛上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年齡小、愛玩,而且在幼兒園里是不要求他們?nèi)プ稣n前準備,所以我們教師必須要進行課前準備這方面的訓練,直到每個孩子都能自覺的做好課前準備。我給學生提出了3個要求,要求學生在課間必須做到:
1、下課后整理擺放好上節(jié)課的學習用品,準備好下節(jié)課的學習用品,我向?qū)W生提出了課前在課桌上放好“三件寶”(課本、文具盒、作業(yè)本 )的要求。
2、如果要小便或喝水的應該在課間完成。
3、聽到上課音樂響時,要快速、安靜地走進教室,坐在座位上,身體坐直、坐正,眼睛看著前方,不和同學講話,等待老師的到來。
制度雖然規(guī)定了,但學生由于年齡小,常常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經(jīng)常是上課了,看見老師進來了,才知道拿出什么書來。所以,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課前作好準備的好習慣。我是這樣做的:
1、強化訓練
學生自控力差, 單憑 老師的一句簡單的“做好課前準備”絕對不行,必須通過實際演練,學生才能摸到門道,才能按規(guī)則去做,進而養(yǎng)成習慣。所以在班會課上,我創(chuàng)設(shè)一種情景:現(xiàn)在下課了,下一節(jié)課是數(shù)學課,你們該怎么做準備工作?數(shù)學課上可能要數(shù)數(shù),你還要準備些什么文具?……一系列問題,在如同游戲的訓練中,學生明白了什么是“課前準備”。然后進行實際操作,反復演練,讓學生做到又快又好。
2、提示語提示
下課了,美妙的音樂聲響起,學生的心已經(jīng)飛到外面去了,哪還會想起什么“課前準備” 。我就讓學生在“老師再見”這句話的后面,加上一句話,“拿好書”。學生一說完這句話,就坐下來,做這些準備工作。
3、表揚激勵
好學生是夸出來的。開始時,我讓班干部督促檢查誰的課前準備做的好,誰沒做好,做好的即時表揚,沒做好的即時糾正,一次獎勵要比1O次批評的效果好得多。久而久之,學生課前準備用具的習慣就養(yǎng)成了。
二、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聽講的習慣
認真傾聽別人的講話既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渠道,又是學生舉止文明禮貌的體現(xiàn)。剛?cè)雽W的孩子在課堂上不能專心聽老師講課,經(jīng)常走神。比如老師讓同桌互相說說自己的觀點。學生往往兩個人一起說,說的熱烈但誰都不知對方說的是什么。并且小組討論不會聽其他同學的發(fā)言,自己說話時旁若無人,大聲喧嘩,別人講話時聽不進去。這些都說明學生沒有養(yǎng)成一個好的聽講習慣,必須給予指導。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jīng)形象地比喻說,注意是學習的窗戶,沒有它,知識的陽光就照射不進來。如何才能使孩子養(yǎng)成專心聽講的習慣呢?
首先,教師講課要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用兒童化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教學課件吸引住孩子們,讓孩子們產(chǎn)生“非聽不可”的感覺,久而久之養(yǎng)成愛聽講、想聽講、會聽講的習慣。
其次,要進行聽的訓練。第一,先讓學生聽懂。課堂上不論老師講或?qū)W生發(fā)言,我會適時追問一句:“剛才同學講的聽懂了嗎?你能把他的意思或提的問題給大家再說說嗎?第二,上課孩子們發(fā)言時,我常提出這樣的要求“請大家認真聽,有什么問題可以及時提出。” 當小組合作學習交流時,我會提出“你和他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這樣學生就會用心去聽,不易走神。我也經(jīng)常鼓勵學生:“某某聽得真認真,大家沒有發(fā)現(xiàn)的問題居然聽出來了!钡谌,教師講話不要羅嗦和重復。給學生提出問題或布置作業(yè)只講一遍,不再重復。用這樣的方法養(yǎng)成學生聽講“專注、認真、不走神”的好習慣。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1、認認真真看書,一字不漏朗讀
一年級課文的特點是篇幅短小,一篇文章只有幾句話,而學生記憶力很強,往往只要聽老師或同學讀就能隨聲附和地讀起來,但是,由于沒有認真讀書,課文里的字卻不一定認識,好比“小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為了培養(yǎng)學生認認真真看書朗讀的習慣,首先要學生做到正確地讀。讀“正確”就是每個字讀準確,每個詞、每句話讀清楚。第一學期開學初,讓學生用手指點著逐字逐句地認清、讀準。訓練一階段后,就要他們“眼看口讀心想”了。這樣的朗讀訓練,有助于學生體會詞是由幾個字組成的,幾個詞連在一起組成句子,幾個句子連在一起就是一段文章,所以讀詞、讀句、讀文章的時候,在詞與詞之間,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都要有適當?shù)耐nD。遇到學生讀錯、漏字、添字、重復字句時,一定要求學生加以糾正,直到讀正確為止。
2、指導學生潛心去默讀
一般說來,經(jīng)過這樣的嚴格訓練,學生就能初步養(yǎng)成認真踏實、一絲不茍的讀書習慣,具有一定的朗讀能力了。在這個基礎(chǔ)上,便開始進行默讀訓練。默讀的目的是為了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生在默讀時要一邊讀一邊思考,從字里行間鉆研語言文字的含義并提出問題,用自我設(shè)疑、釋疑的方式進一步理解文章的內(nèi)在含義及聯(lián)系。
3、培養(yǎng)學生的勾、畫、圈、點、以筆助思的習慣
在教學中要強化不動筆墨不讀書的意識。雖然是低年級學生,還不會在讀中摘錄佳詞妙句,或做簡要的批注。但是在閱讀過程中,也要求學生用筆在文章中圈、點、勾、畫。我要求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用不同的符號標出平翹舌音、生字新詞、自然段的序號以及自己不明白的詞語或句子。經(jīng)過這種訓練,學生的字音掌握扎實,尤其是能夠正確區(qū)分平翹舌音。我們班上幾乎所有的孩子無論在讀書或者說話時都能正確的區(qū)分平翹舌音。這種訓練也培養(yǎng)了學生積累詞句的習慣,現(xiàn)在我們班許多孩子在課外閱讀中也自覺的動筆圈畫佳詞妙句,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四、培養(yǎng)學生認真完成作業(yè)的習慣
完成作業(yè),是學生最基本,最經(jīng)常的學習實踐活動。我認為做作業(yè)習慣的培養(yǎng),首先要讓學生端正作業(yè)態(tài)度。 其次,要教會學生讀題、審題、完成作業(yè)的基本方法。再次要求學生從小就養(yǎng)成規(guī)范書寫,保持書寫清潔的良好習慣。另外,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學會自查自改的習慣。學習如同耕作,不能只講耕耘不講收獲。自查是一種學習效果的反饋,自改則是一種學習能力的反映。只有及時檢查,才能知道有哪些收獲,問題何在,以便及時訂正錯誤。
俗話說:播種習慣,收獲成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是個長期而又艱苦的過程,只要認定目標不動搖,堅持不懈,那么當汗水浸泡、恒心維護的好習慣莖長葉茂時,便可見常青藤上,綴滿了成功的花蕾,只待金秋來臨,碩果壓枝。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wǎng)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quán)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lián)系、網(wǎng)站內(nèi)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