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學英語交際教學
作者: 文/注文山 來源:科技信息報今日文教周刊2014年7月11日B6版 更新:2014-07-18 18:00
一直以來,中國大部分的英語教師認為,教英語無非是讓學生掌握語音、語法和詞匯知識。判定學生英語學習好與壞的標準是看其英語知識掌握的多少,英語考試成績的高低。這樣就導致了學生的語法學得挺好,在常用交際中卻常常出錯。而英語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能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筆者根據(jù)教學實際,談談中學英語的交際教學。
一、人是如何學習語言的
首先,我們談談語言的學習形式。William littlewood指出:語言不是智力現(xiàn)象,像人類的其它行為一樣,它是一種行為,語言是在習慣形成的過程中獲取的。通常,一歲到五歲之間的兒童學母語學得最快最多,在此期間,兒童除了睡覺之外,無時無刻不在學習語言。為了使嬰幼兒理解語言,父母和其他人常借助不同的手勢、實物、圖片和其它東西,同時不停地重復同一語句對他們進行訓練,直到記住為止。這樣的方式給嬰幼兒提供了聽和模仿的機會。這樣的訓練重復多次,孩子們就會逐漸學會把“老師們”說的話和手勢、實物、圖片以及其它東西聯(lián)系起來,從而明白“老師們”說的是什么。這樣的環(huán)境非常有益于孩子們的語言學習。因此,我們可以說,兒童能自如地使用母語是同一行為重復多次和環(huán)境影響的結果。而學習英語,中學生一周只有幾個小時的學習時間,且英語課堂之外,他們看到的和聽到的幾乎全與漢語有關,在中國絕大多數(shù)地方,學生們幾乎沒有機會看到以英語為母語的人,更不用說用英語同他們交談。“因此,教師有責任多給學生創(chuàng)設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機會,從而學會流利地使用語言。學生們應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使用語言進行交際上,而不是集中在語言的精確度上。”
二、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師在組織教學時,要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fā)點,促進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中心,讓學生擁有充分表達自己思想的機會;要打破“師道尊嚴”、“一言堂”等傳統(tǒng)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影響,營造平等、和諧、信任的師生合作關系;要善于總結學生特點,區(qū)別對待每個學生。比如,教師可經(jīng)常開展課堂討論,尤其是“小組活動任務化”活動,努力創(chuàng)造寬松無慮的講英語的氣氛,鼓勵學生學了就要說,不要怕說錯而被別人笑話。在學生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教師要少糾正或不糾正他們的失誤,學生的表達應得到所有人,包括教師在內的尊重并受到鼓勵。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語言基礎不扎實的,要在知識的掌握上多加強;語言反應遲鈍的,指導他們進行造詞造句的訓練;性格內向的,就要求他們多與人交往,創(chuàng)造條件多表現(xiàn)自己,增強自信心。
三、培養(yǎng)學生多向思維
這是交際教學法的核心價值所在。心理學家曾經(jīng)對一些存在各種學習障礙的學生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主要原因是他們的思維都處于抑制狀態(tài),都缺乏最基本的思維訓練,未能掌握有效的思維方法,學習中常常表現(xiàn)為概念不清、判斷不準,進而造成整個思維的混亂。思維方法是人類對自身思維活動反思的結果,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礎性工具,是庖丁解牛所用的那把刀。真正意義上的學習,與思維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學生應該在思維活動中學習,并且還要注重學習思維方法本身,以便能在日后離開老師的情況下繼續(xù)自主學習、自我發(fā)展。
總之,交際教學法是一種有用的針對英語教學的方法,隨著教學條件的改善,交際教學法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教師要能夠切實領會交際教學法的實質,遵循原則,處理好交際教學法和傳統(tǒng)教學法的關系,必然會在英語教學實踐中取得較好的成效。
(作者單位:貴州省正安縣廟塘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