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代勝
一、巧妙利用學生的錯誤,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教學“分數(shù)的減法”時,常見到學生有這樣的錯誤:10-2=8或8。針對這類常見錯誤,可能許多教師只是提示學生這題做錯了,應該怎么改正,然后給出正確答案。但也有些教師可能會幫助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當然這樣的處理本身并沒有錯,只是它失去了一次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最佳教育時機。我在教學時做了另一種方式的處理——變換一個角度提問:本題答案錯了,請問如果要想得到8,那么要如何改變原題條件呢?請同學們試一試。這一反常規(guī)的提問,就把原來錯在一位學生身上的問題推廣給全班學生思考,同時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也是平時學生較少見到的,因此它馬上引起所有學生的興趣。他們展開積極的討論,課堂氣氛異;钴S。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自然要解決這個問題就不是難事了。
二、利用學生的錯誤,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意識
在教學“帶余除法”時,學生常出現(xiàn)以下錯誤:0.63÷0.31=2……1。為了加強學生辨別錯誤的能力,加深印象,我把這個問題改編成判斷題:0.63÷0.31=2……1(),給學生自己獨立思考的空間,之后交由他們自由討論,最后我提問:“你們通過什么方法來判斷這個問題是錯的呢?”學生通過思考、討論、探索,發(fā)現(xiàn)了幾種不同的判斷方法:
。1)驗證錯誤法:0.31×2+1=1.62≠0.63,所以是錯的。這是大部分學生采用的方法,也是通常的驗證方法。
。2)余數(shù)與除數(shù)比較法:余數(shù)1比除數(shù)0.31大,肯定是錯的。按照常理,余數(shù)值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這是余數(shù)的基本概念。
以上例題雖只是個案,但類似的問題其實很多。我們都可以充分利用它來加強對學生發(fā)現(xiàn)意識的培養(yǎng),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三、利用學生的錯誤,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如,學生在完成如下一道練習時出現(xiàn)的錯誤較多:比0.5小而比0.4大的數(shù)( )。A、沒有一個;B、有9個;C、10個;D、有無數(shù)個。對此題能夠真正理解并正確做出解答的學生很少。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本題,完成符合題意的選擇,我在幫助學生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對原題進行了變化,把它分成2個問題:“要使答案A正確,應該怎樣修改原題目呢?”“要使答案B正確,又該怎樣修改原題呢?”引導學生分別從正反不同角度修正錯誤,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既然學生的錯誤不可避免,那么就讓我們充分利用這些錯誤,不回避錯誤,不簡單應付了事。其實只要利用得當,這些錯誤反而可以成為很好的教學素材,為我們的教學增色不少。我們千萬別小看這些錯誤,只要努力挖掘,會有“金子”閃光的!
(作者:湖南龍山縣第二小學)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wǎng)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lián)系、網(wǎng)站內(nèi)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