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陽縣永和鄉(xiāng)第二初級中學 劉青利
在“八字方針”——預習、討論、展示、指導提出以后,我就在想如何將它們應用到歷史教學中去,經過一年的教學實踐得出以下體會:
一、 預習
以前我不太重視讓學生預習,即使讓同學們預習課文,也就是把書看一遍,沒收到什么預習效果,F(xiàn)在,我給學生布置以下預習作業(yè):
(1):注重看教材每章開頭的引言,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和提煉能力。
教材每章開頭的引言部分都介紹了基本內容、歷史脈絡、基本觀點。要求學生課前精讀,課后再回首引言,對本章內容有個宏觀理解,能從繁中求簡,詳中求略。
(2):預習教材的文獻資料,培養(yǎng)史料閱讀和材料處理能力
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把能收集到的相關內容的文獻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教師也可以在課前提供給學生一些史料,讓學生去思考、去分析,并結合課文得出自己想要的東西。
(3):運用好材料、圖表,培養(yǎng)口頭語言的組織和表達能力
圖表信息簡潔明快、功能各異,要求學生認真閱讀,仔細分析,并能看圖學史,討論、復述課文相關史實。
(4):預習課后習題,培養(yǎng)理解記憶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課后習題是低層次的訓練,但不可忽視。“萬丈高樓平地起”, 低層次的訓練正是高層次能力的基礎和載體,再現(xiàn)了基礎知識,對重點內容設疑。
二、 討論
(1) 精心命題
以掌握知識、提高學生素質為宗旨,提出綜合性強,具有知識的橫向聯(lián)系,即學科聯(lián)系的問題,注重學生的學習遷移,問題要新穎且多角度。這是討論的前提。只有命好了題,才能進一步展開討論,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 充分準備
(3) 這要求教師和學生都應做好充分準備。學生要分組,以組為單位布置任務。充分查閱資料,最后進行發(fā)言。要求:不離題,不超時,態(tài)度認真大方,口齒清楚,措辭得當。
(4) 遵循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把課堂主角讓給學生,教師只在旁邊聽,引導。開始時啟發(fā)學生討論,高潮時要及時引導,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結束時要表揚表現(xiàn)好的學生,鼓勵發(fā)言少的學生。
三:展示
教師要特別注意展示的不僅僅是學生的成績,還有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四:指導探究
以前偏重于知識的記憶,沒有給學生足夠的動腦筋的空間,導致學生考完忘完。所以,我認為教師指導探究時應創(chuàng)設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或途徑,讓學生自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問題,體驗其中的過程。這樣,學生學起來輕松,而且不易忘記。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lián)系、網站內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