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翼城縣第五中學 史園園
現(xiàn)在手機、筆記本電腦的普及,學生們在上計算機課程也可大顯身手,玩游戲、過關練習可能都是高手,但對于在計算機課程中要求學生應知應會的內容,學生可能并不感興趣,因此,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激發(fā)興趣
我在多年的教學改革實驗中對這一點深有體會,因此非常重視每節(jié)課引入任務的設計,力爭每節(jié)課都能為學生帶去一個能夠滿足他們好奇心的任務。例如,我在給學生講VB課程的時候,課堂上沒有長篇的系統(tǒng)介紹,沒有菜單功能的講解,沒有語言語法的說明,每一節(jié)課我都帶領學生完成一個用VB設計的小課件:“星光閃爍”、“調色板”、“自由運動的臺球”、“展翅飛翔的蝴蝶”、“圖片瀏覽器”等等。每節(jié)課的開始,我先把這些小課件的結果演示給學生,然后再帶領著學生具體去實現(xiàn)它。這樣,學生就像做游戲一樣,聽課全神貫注,操作專心致志,在緊張愉快的活動中時間一會兒就過去了。而且,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已經(jīng)學會了布置自己的窗口,學會了一些控件及其屬性的用法,學會了為控件相關的事件編寫代碼。復雜繁瑣的VB編程在初一學生的眼中變得簡單而有趣。
二、學以致用
學以致用是任何一門學科所追求的目標,由于計算機的可操作性和應用性特點,使計算機學科在即學即用方面獨具優(yōu)勢。學習計算機不必過分強調系統(tǒng)性,它的每一個應用模塊都可以相對獨立出來,學一點就可以用一點,如學會了一種文字處理軟件的使用,就可以用計算機編輯文稿,更無需知道什么是程序設計。即使在學習同一個模塊的內容時,也可以邊學邊用,如學習文字處理軟件的過程中,學會了漢字輸入,就可以把一篇文章輸入計算機,學會了文字編輯,就可以編輯修改輸入的文章,學了排版就可以將編輯好的文章加以整理排版等等。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邊學邊用的方法,學一點就讓學生應用起來,使學生感覺到有新的挑戰(zhàn),這樣既保持和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繼續(xù)學習計算機的興趣。我縣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通過國家驗收認定后,學校實現(xiàn)了校校通、班班通、生生通,可以讓學生們用電子版交作業(yè),同學之間也可相互交流。
三、因材施教
調動學生的間接學習興趣還需要因材施教。尤其是當學生操作計算機的時候,同學之間的差異愈加明顯。為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興趣,計算機課堂教學尤其需要因材施教。計算機本身的可操作性也為我們因材施教提供了有利條件,我在計算機教學中實現(xiàn)因材施教的手段之一,就是為學生設計開放型的任務:畫一幅圖畫,制作一張名片,打印一個報告,編制一份小報,統(tǒng)計一個報表,設計一個課件等等,這類開放型的任務,每個學生都可以做,每個學生都可以盡情發(fā)揮。在班級管理中,可要求學生從計算機中記錄學生在學校的表現(xiàn),學生成長記錄可用電子表格形式記載等等。學生們的期終考試成績錄入可讓學生參加,計算、排序、匯總,按班級打印,讓有興趣的學生參與到全過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