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熟女不卡,国产中文字幕视频,久久国产精品_国产精品,久久免费午夜福利院

      1. <object id="hdef9"></object>

        
        

          淺談古典詩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

          作者: 馬會平 來源:科學導報今日文教周刊2014年11月11日 更新:2014-11-05 14:58
                 古典詩詞中蘊藏了豐富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如何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滲透這些傳統(tǒng)文化,將是對小學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探討如何在古詩歌教學中滲透傳統(tǒng)文化,讓小學生感受到中國古典詩歌的美。
                 一、在進行古詩歌教學時,通過反復誦讀和吟詠,讓學生從中感受到我國古代詩歌的韻律美
                 小學生由于受年齡的限制,其認知和閱歷也有限,因而,語文教師要讓小學生能理解詩歌的內容,就需要借助于有節(jié)奏且富于感情的誦讀、吟詠,方能完成。因此,我們在進行詩歌教學時,首先要教會學生誦讀詩歌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借助已有的知識來對詩歌劃分節(jié)奏,從而理清其韻律。一般來講,四言詩多讀為二二節(jié)拍,如《詩經·采薇》中“雨雪/霏霏”;五言詩則讀為二一二或二二一節(jié)拍,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jié)”,李白的《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而七言詩多讀為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節(jié)拍,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進/一/杯酒”,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在明示這些之后,教師再為學生作示范性朗讀,以作指導。
                 二、在誦讀詩歌時,還要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和聯想,從而更深層次的去感受古典詩歌的意境美
                 誦讀詩歌時,教師要在學生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進行適時的引導,使得學生能夠在此基礎上展開合理的想象和聯想,從而在誦讀的過程中領悟到詩歌的深遠意境,繼而深刻體會到作者所要傳達出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李白的《獨坐敬亭山》中“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兩句,寫詩人獨自坐于敬亭山前,與山相看,誰也不會覺得滿足。學生對于詩人喜愛敬亭山的情感是可以讀出來的,但是對于詩人為何如此鐘愛敬亭山,以及為什么山也看詩人不厭這一點則是難以理解的。為此,教師要求學生在熟能成誦的基礎上,試著去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詩人孤獨地坐在那里看云起云落,看山看水都似乎有了生命,詩人將敬亭山當作自己的知音,覺得在這茫茫的人世間,只有這敬亭山才能理解他此時寂寞的心情,學生在想象和聯想中,腦海中已呈現出詩人獨坐山前的畫面。
                 三、在詩歌中感受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文化美
                 在我國有很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如除夕、春節(jié)、上元節(jié)(即元宵節(jié))、寒食節(jié)、端午、七夕、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冬至等,在我們的小學語文課本中,也有大量的古詩詞反映了我國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例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就涉及到了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重陽節(jié)。在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這一天,一般會有登高、賞菊、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在重陽這一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還有很多詩歌都涉及到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相關習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適時地讓學生了解這些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文化,從而使得學生得以在傳統(tǒng)文化的沐浴下學習詩歌,并對此產生濃厚興趣。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王俊杰《多讀多感多悟—關于古詩詞教學的思考》,《語文教學之友》,2007年第8期。
                 [3]施茂枝《疏言顯象悟意化言—古詩詞的基本思路》,《語文建設》,2006年第1期。
                 [4]張燕《新課程標準與小學古詩教學》,《成都大學學報》,2007年第9期。
          手機版
          相關文章:|
          http://e.zhwjw.net/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系、網站內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

          QQ客服: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 |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