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熟女不卡,国产中文字幕视频,久久国产精品_国产精品,久久免费午夜福利院

      1. <object id="hdef9"></object>

        
        

          怎樣才能使物理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

          作者: 夏元鵬 來源:2012年4月2日今日文教A3版 更新:2012-04-02 20:54

                                        夏元鵬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現(xiàn)象和過程的本質(zhì)屬性的思維方式,是物理事實的抽象,它不僅是物理基礎知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構(gòu)成物理規(guī)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論的基礎和前提。一節(jié)物理概念課能否成功,引入是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若概念的引入新穎,吸引學生興趣,則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為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打下堅實的基礎。
              傳統(tǒng)的物理概念教學主要存在平鋪直敘,缺乏創(chuàng)新,教學枯燥等缺點。而現(xiàn)代教育技術是運用現(xiàn)代教育理論和現(xiàn)代信息技術,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教學資源的設計、開發(fā)、利用、管理、評價、以實現(xiàn)教學最優(yōu)化。在物理概念引入教學中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如計算機多媒體、錄像、錄音、幻燈、課件、新穎器材等)可以使概念教學由抽象變具體,由微觀變宏觀,由靜態(tài)變動態(tài),從而使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下面就怎樣在物理概念引入教學中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談一點膚淺的看法。
              1、通過計算機課件模擬物理情景引入。“電流”概念比較抽象,可以利用計算機模擬電路中電流的流動讓本看不見的電流變成動態(tài)的畫面,加深學生對電流的感觀認識,從而為建立電流概念打下基礎。再如引入“彈性勢能”時,小球碰撞彈簧片的形變不易觀察,可用“動畫”將其展示出來,學生仔細觀察碰撞過程。
              2、通過新穎的實驗引入。新穎的實驗往往更能吸引學生注意,恰當?shù)貙?/SPAN>教材中的實驗加以發(fā)展、變化,可以增加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大氣壓強”概念引入前,可以做“易拉罐”實驗,往空易拉罐中注入少量酒精,放在酒精燈上加熱,排走罐中空氣,然后用橡皮泥將罐口封閉,讓易拉罐冷卻,學生可以觀察到拉罐被壓癟,并發(fā)出劇烈響聲。該實驗無論是視覺效果還是聽覺效果,都能給學生深刻的印象,從而引入“大氣壓強”。 (實驗中可以用噴水器往罐身噴水幫助冷卻,現(xiàn)象更加明顯)。
              3、由學生活動引入。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是與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的體現(xiàn),是主體性教育的體現(xiàn),更是學生自我和諧發(fā)展的客觀需要,以學生活動引入概念教學,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在引入“摩擦力”概念時,可以讓學生將兩本書的紙張相互交錯夾在一起,學生會發(fā)現(xiàn)要使兩本書分開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從而引入“摩擦力”。
              4、由問題討論引入。通過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參與討論,最終引入物理概念,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思考。如:“鐵比棉花重”這句話是否有道理?赡苡袑W生認為有一定的道理,有的認為沒有道理,但又說不清理由,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引入“密度”的概念。
              5、通過加強學生感官認識引入。物理實驗除了讓學生“看”外,還要讓學生“聽”、“聞”、等加強感官認識。如:引入“響度,音調(diào)落色”可以放錄音。引入“擴散”概念,可以讓學生聞香水。(將香水瓶放在教室墻角,不要噴灑。) 

           6、通過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引入。引入“慣性”概念時,可以播放錄像,讓學生觀察剎車,加速,轉(zhuǎn)彎時乘客的表現(xiàn),從而引入慣性,貼近生活,學生比較容易接受。
              7、通過類比法引入概念。如:“電壓”是學生不易理解的一個概念,而水流與水壓學生卻很熟悉,通過類比,引入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從而引入“電壓”概念,這種處理形象、生動、學生易理解。
              總之,物理概念的引入過程,一方面能引起聽課學生的注意,明確概念學習的目的,概念用來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習動機。而概念引入方式有多種多樣,要根據(jù)學生和教學內(nèi)容的具體情況,采用最恰當?shù)囊敕绞,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山東省安丘市輝渠中學)

          手機版
          相關文章: 夏元鵬 |
          http://e.zhwjw.net/
            網(wǎng)友關注
          • 課題研究
          • 文教視點
          • 新聞資訊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wǎng)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lián)系、網(wǎng)站內(nèi)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

          QQ客服: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 |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