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熟女不卡,国产中文字幕视频,久久国产精品_国产精品,久久免费午夜福利院

      1. <object id="hdef9"></object>

        
        

          淺談如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作者: 杜永慶 來源:2011年9月26日今日文教A3版 更新:2011-09-26 11:27
                                                         文/杜永慶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既是21世紀對教育發(fā)展的要求,也是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的要求。把學習方式的轉變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在教育心理學上具有特殊意義,由他主學習到自主學習的轉變要求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要求教材以問題情境的方式呈現,更重要的是新的學習方式改變了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研究性學習是對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有效探索。
             一、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既是21世紀對教育發(fā)展的要求,也是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的要求。

            一般認為,這種轉變的取向主要體現在兩個緯度:一是學習主體由他主轉向自主。他主學習是指一種被動的、依賴性的學習;自主學習是指一種主動的、獨立性的學習。二是學習過程由被動變?yōu)橹鲃樱宫F學習過程中發(fā)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由他主到自主,由強調學習結果到強調學習過程,這是現代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基本特征。
             1.新的學習方式要求教師的教學方式必須隨之轉變。新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自主地思考問題、發(fā)現問題,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這種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方式要求教師的教學方式也必須具有創(chuàng)造性。教師的作用重在引導,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參與文本(主要指教材)的意義生成過程,使文本顯露新的意義。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是對教師角色、師生關系等的重新定位,是對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挖掘和呼喚。
             2.新的學習方式需要教材呈現形式的轉變。自主的學習方式強調一種探究、發(fā)現的過程,而真正的發(fā)現學習,又總是伴隨著對教學材料的重新組合。為了便于自主學習,新教材的編寫必須突出問題情境。問題意識是學生進行發(fā)現學習的基本條件,是新的學習方式的核心。所謂問題意識是指問題成為學生感知和思維的對象,從而在學生心里形成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tài)。沒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就不可能激發(fā)學生認識的沖動性和思維的活躍性,更不可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也就無從發(fā)現、探究。3.新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積極的情感培養(yǎng)。新的自主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對學習過程的自主探索,在探究的過程中不斷滿足自己的求知欲,同時獲得一種愉快的情感體驗,以利于進一步的學習和研究。學生在課題探究過程中,學會從實際出發(fā),通過認真踏實的探究,實事求是地獲得結論,并懂得尊重他人的成果。
             二、隨著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實施,當前關于自主性學習方式的研究已引起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其中,探討和爭論最多的、最有價值的學習方式是研究性學習。廣義和狹義的研究性學習定義基本上確定了實施研究性學習的兩種途徑:一種是作為一種學習方式貫穿于各門學科的教學上,體現于學生的全部學習之中;二是專門設置以研究性學習方式為主的研究型課程,作為獨立的研究性學習實施渠道。研究型課程作為一種新型的課程,具體來說,研究型課程指的是學生在自主選擇的前提下,以課題研究或者項目設計為載體,通過導師的指導和幫助,主動地進行研究性學習的一類課程。研究型課程是適應研究性學習而言的,又能很好地體現研究性學習。研究型課程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課題,自主獨立進行研究,開展活動,因此,一方面研究型課程內容是開放性的,開放到學生生活的一切領域。另一方面,研究型課程遵循學生學習規(guī)律,所倡導的探究學習方式需要綜合運用各種能力。
          在實施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應著重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消除教師和家長觀念上的障礙。觀念是改革的最大阻力。這些觀念上的問題不解決,研究性學習很難展開。首先,很多教師和家長擔心,研究性學習以學習過程為中心會影響孩子的學業(yè)成績和升學。其實,這是對研究性學習的一種誤解。研究性學習注重的不僅僅是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其科學態(tài)度和積極情感的培養(yǎng),獲得一種繼續(xù)學習的能力。這與當前我國的學業(yè)評價發(fā)展取向是一致的。其次,研究性學習的主體是誰?研究性課程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是具有普遍性的。研究性學習面向的是全體學生,城鄉(xiāng)的學生差異只是研究的內容,而不是方式。再次,學習方式轉變后,教師的作用是否降低了?研究性學習改變了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的轉變必然導致師生關系的轉變。
             2.遵循兒童心理發(fā)展階段性規(guī)律及個性差異。研究性學習不同于我們平常所理解的研究生的學習方式,而是一種強調學習過程中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的學習方式。因此,它具有普遍性,適用于每一個學生。但這并不等于每一個學生都要求同樣的標準,達到同樣的水平。兒童的發(fā)展是循序漸進的,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在認知能力、思維水平、意志、興趣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即使同一年齡階段也存在明顯的個性差異。因此,對研究性學習的內容、組織方式、目標確定等方面,應該體現差異性。不同年齡、不同的孩子應該有不同的標準。
             3.重視對研究性學習的形成性評價。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普遍認為評價是難點。研究性學習的評價旨在通過評價促進學生探索水平的不斷發(fā)展和提高。使用原有的測量與評價機制無法完成對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學生的探究素質很難通過紙筆測驗來加以評價,而且也不能把是否探究出結論或結論是否正確作為唯一或最主要的評價指標。因為,在某一階段,學生的研究性學習很難出現具體的成果。
          參考文獻:
          [1]易凌峰.研究性學習的心理學基礎[J].上海教育科研,2000,(1).
          [2]余文森.簡論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J].課程.教材.教法,2002,(1)
          (作者:山東省安丘市人力資源管理服務中心)

          手機版
          http://e.zhwjw.net/
            網友關注
          • 課題研究
          • 文教視點
          • 新聞資訊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系、網站內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

          QQ客服: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 |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