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熟女不卡,国产中文字幕视频,久久国产精品_国产精品,久久免费午夜福利院

      1. <object id="hdef9"></object>

        
        

          小學數(shù)學課堂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是關鍵

          作者: 王希玲 來源:2012年3月26日A14版 更新:2012-03-26 12:35

          王希玲

          教學片段:……

              師:我們以前學過了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它們統(tǒng)稱為四則運算。加法和減法叫做第一級運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級運算。
              師:接下來我們又要進行闖關游戲了,獨立計算下列兩道題:127+308-246   36÷18×200。開始!

              學生們在自備本上獨自解答,教師在黑板上解答。(2分鐘后,先做完的學生坐不住了,左顧右盼、交頭接耳,老師不得不提醒他們,明顯看出遭受批評的學生活力大幅度地下降。)

              師:(等所有學生都做完后)你們在自備本上解答時,教師也在黑板上解答。與我做的一致的有多少? 
              生:(絕大多數(shù)學生舉手,氣氛不如前)
              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兩道題有什么特點,按怎樣的順序進行計算?請將答案寫在本子上。
              生:(寫完后,紛紛舉起了手……

              教學反思

              這是教學《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時的片段。在教學時試圖通過“提問——思考——發(fā)現(xiàn)”的方式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營造學生高參與的課堂氛圍。但從課堂實施效果來看,喜憂參半!

              一、 快節(jié)奏的課堂教學是引導學生高參與的基礎
              我相信,一個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隊伍里排隊等候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他的心理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厭倦、沮喪”來形容。在我們的教學中,由于受“希望學生盡快掌握所學知識”的心理影響,教師往往更樂意將知識嚼得碎碎的喂給學生,期望學生都能體會到獲得知識的欣喜,所以突破難點時總愛嘮叨幾句,練習中總愿意等最慢的一個學生也把題目做完,哪怕減緩上課節(jié)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學生為本,卻不知這正是消磨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癥結(jié)所在。

          本片段中我根據(jù)學生已有的學習基礎,粗略地解釋了四則運算后,立即轉(zhuǎn)入闖關游戲之中,此時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地調(diào)動,兩道習題做得很快。但隨即教師的處理減緩了上課的節(jié)奏,等所有同學都做完后才提問,反應快、不安分的學生就按奈不住“等待”,左顧右盼、交頭接耳的現(xiàn)象自然而然就出現(xiàn)了,再加上老師的“提醒”,這部分學生的參與率和專注力就大打折扣,再讓他們?nèi)硇牡赝度刖秃茈y了。

          二、“提問——答寫”是引導學生高參與的重要策略
              細細品味課堂上的提問和答問,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它關注更多地還是個體與個體之間的交流,體驗快樂變成了反應靈敏、成績優(yōu)異者的專利,思考不成熟和反應遲緩者得到的永遠是“你再好好想想!”“你怎么連這個問題也不會!焙芏鄬W生就在這種循環(huán)往復地提問與答問中磨滅了舉手回答問題的沖動,選擇了消極坐等,課堂上的“聽眾”越來越多。我們經(jīng)常聽到這樣的抱怨:年級升得越高,舉手回答問題的人越少!其實并不是他們不愿“再好好想想”,也不是他們真的“連這個問題都不會”,而是在問與答的過程中,他們得不到仔細思考、判斷的時間和空間。本片段中教師一改以往常用的“提問——答問”,采用“提問——答寫”策略,它就是讓所有的學生解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并快速寫下自己的答案。答寫為所有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問題的時間,同時促使所有學生都去認真地思考。當大多數(shù)學生寫完答案,老師問“有誰愿意朗讀自己所寫的答案?”時,由于前面每一個學生都有了各自的“產(chǎn)品”,舉手自然也就踴躍了。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不能將答寫的重點由激活學生思維偏向檢查答案的正確與否,避免給反應遲鈍的學生過大的壓力,造成關注老師臉色比思考問題多的局面,這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是遠遠不夠的。 
          (作者單位:山東省安丘市景芝鎮(zhèn)宋官疃小學)

          手機版
          相關文章: 王希玲 |
          http://e.zhwjw.net/
            網(wǎng)友關注
          • 課題研究
          • 文教視點
          • 新聞資訊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wǎng)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quán)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lián)系、網(wǎng)站內(nèi)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

          QQ客服: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 |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