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熟女不卡,国产中文字幕视频,久久国产精品_国产精品,久久免费午夜福利院

      1. <object id="hdef9"></object>

        
        

          讓學生作文在樂趣中飛揚

          作者: 蒲美玲 來源:2012年2月20日今日文教A18版 更新:2012-02-20 14:52

          山東省安丘市興安街道王十里小學  蒲美玲
                 
          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許多學生害怕寫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筆就抓耳撓腮,筆桿似有千斤重,半天寫不出一個字,引用學生的話就是“無話可說,無話可寫。”其實這兩點正是作文教學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樂趣,使學生下筆有神,樂寫、善寫作文呢?筆者認為有必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 積累材料,豐富文庫

          歷史的長河里激起過多少朵晶瑩浪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學寶庫里有多少膾炙人口的杰作。如《西游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語言華麗多彩,生動活潑。內容深邃,意義深遠,因此值得學生學習、借鑒。引導學生多看適合他們年齡、社會閱歷閱讀的各種書籍。無論是詩歌、寓言、童話還是小說,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xiàn)代的,無論是文學讀物,還是科普讀物,也無論是中國作品,還是外國作品,閱讀的內容和范圍不作限制,越廣泛越好

               二、 有感而發(fā),緣事而發(fā),積極寫作

              “文學貴為有感而發(fā),緣事而發(fā)!边@句話深刻地揭示了文為心聲的道理。有許多學生寫作時感到無話可說,無事可寫。他們總認為要寫有意義的事,要寫轟轟烈烈、驚天動地,影響頗大的大事,而對于雞毛蒜皮、瑣碎小事則感到無必要寫,沒有內容寫。從一個方面說明了學生對生活缺乏體驗,心中缺少對生活真切的感受。如何改變這種狀況,我認為要激發(fā)學生生活聯(lián)想,形成生活積淀。生活是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的寶庫,我們身邊每天發(fā)生著不可計數的新鮮事?上,有些學生對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為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做到“日憶”,即每日一憶,對當天發(fā)生的事情進行一次回憶,想想有什么事可以成為作文素材。對“日憶”的要求即入睡前,把一天中經歷的事情在腦海里演一遍電影——這是會想,把有意義的事情挑選出來,思考可以把它寫成什么作文——這是記得。為了帶動全班學生積極主動進行日憶,筆者經常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比賽,看看誰說得是數量多,質量高。比賽時,總是以身作則,跟學生一起參賽,說一說今天有哪些事可以寫成作文。他們聽了,心悅誠服,大受啟發(fā),紛紛聚首,爭相發(fā)言。也有的學生覺得事情不少,可惜沒有意義,不能寫成作文。因為他對“有意義”理解很狹隘,以為只有好人好事才算有意義。其實不然,凡是對自己或他人具有教育作用,對事物的認識程度有所提高的事情都是有意義的。

              三、 等級打分,激勵學生

              具體做法是將作文分為A、B、C、D四級。在第一次瓶蓋時,教師有一是控制A級人數,只有極個別優(yōu)秀作文可打A級,修改后有進步的可升級。對那些作文基礎較差的學生,要善于抓住進步點,閃光點,稍有進步便予以升級。同時輔以“表揚信”等通知家長的形式,家校結合,使學生樹立自信心,培養(yǎng)持久寫作興趣。

             四、 師生同評,寫有所成

          現(xiàn)代教育飛速發(fā)展,教育觀念也有了本質的改變,提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于主體地位,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誠然,學生是一個有意識、有自覺性的人,而不是認教師擺弄的膠泥或裝填的料場,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人,都有自己的獨特生活經歷以及個性特征、知識水平、人格尊嚴,學生有其自主作用和獨立傾向。因此,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該與學生平等相處,在課堂上形成平等、朋友關系。江平時,教師當堂宣讀學生寫的作文,引導他們仔細聆聽,說說那些作文寫得較好,為什么?啟發(fā)學生評價。學生興趣激發(fā)了,都積極踴躍發(fā)言,教師再宣讀作文評語,學生驚訝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評價與教師的有的出自一轍,有異曲同工之妙。教師適當給予表揚、鼓勵。不失時機地說上一段話:“同學們都很聰明,都能當小老師了。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钡P者相信長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勞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練筆,一定能培養(yǎng)出學生對作文的濃厚興趣,提高寫作能力。

          手機版
          相關文章: 蒲美玲 |
          http://e.zhwjw.net/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lián)系、網站內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

          QQ客服: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 |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