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陽縣銅冶鎮(zhèn)東街小學 吳秀芬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 “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促進德、智、 體、 美的和諧發(fā)展。 ”教師的語文教學與審美教育有著不解之緣。將美育滲透到語文教學活動中, 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獲得美的感悟, 受到美的熏陶, 完善自我, 在心理、 思想等方面得到升華,是每個教師的責任。如何才能審美教育滲透到教學工作中呢?對此我進行了初步的試驗。
一、 賞析詞句, 品味語言美
我們的語言生動優(yōu)美, 博大精深, 它表情達意的準確與細膩在世界上是罕見的。語文教材是美的載體。小學語文教材以其多姿多彩的藝術形象、 凝練生動的文文學語言和熱情洋溢的抒情色彩集中體現(xiàn)了藝術作品的美, 所選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語言精品, 不僅具有典范性, 而且各具特色: 有的講究韻律格式格式, 表現(xiàn)出一種形式美; 有的朗朗上口, 洋溢出一種韻律美; 有的濃墨重彩, 描繪出一幅景觀美; 有的滿懷深情, 歌頌出一種人文美, 無一不蘊含著美的成分, 無處不閃爍著美的光芒。 因此, 我們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品味和欣賞, 從而感受美的熏陶, 增強美的享受。
二、熏陶感染, 體悟情感美
語文美育也要靠感情的 “滲透” 及審美實踐的感染和陶冶來實現(xiàn)。 體味感悟是關鍵, 是核心。 體驗是主客體的溝通, 所以教師要善于啟發(fā)學生實踐、 體驗, 通過教學藝術啟發(fā)學生進入體驗狀態(tài)。大凡名篇佳作, 無不包含著作者濃烈的情感。有的托物言志, 有的借景抒情; 因事緣情者有之,直抒胸臆者有之。因此, 在教學中要力求準確地理解作品的內涵, 把握住作者情感跳動的脈搏, 并把作者創(chuàng)作時那種激奮的情感表現(xiàn)出來, 讓學生感受到課文中表現(xiàn)出的豐富優(yōu)美的情感, 激起學生心中美好的情感, 從而產(chǎn)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鳴。
三、 言行揣摩, 領會形象美
美好的人物形象能喚起學生對美的追求, 從而產(chǎn)生蓬勃向上的熱情和追求正義的感情。 語文教材中描寫了眾多的優(yōu)秀人物, 有一心為民的孔繁森、 大禹; 有潛心科學研究的達爾文、愛因斯坦; 有勤學苦練的梅蘭芳、 懷素; 還有深愛自己母親的陳毅、 沉香……他們對事業(yè)、 對科學、 對真理、 對人類之美孜孜不倦追求的責任感和義務感, 無不體現(xiàn)在他們的一言一行中。 在語文教學中, 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好好揣摩他們的言行, 并透過表面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 運用判斷、 比較等方法剖析他們的性格特征, 尋找他們的思想根源, 從而感知人物的形象與心靈。
綜上所述, 在語文教學中, 我們必須重視美育滲透,要生動而充分地展現(xiàn)課文的思想意境美、藝術形象美、語言結構美, 從而使學生心理上產(chǎn)生愉悅, 精神上得到滿足, 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 理智上得到啟迪, 不知不覺地在美的享受中獲取知識, 陶冶情操, 凈化心靈, 升華人格。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wǎng)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lián)系、網(wǎng)站內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