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汪曾祺《受戒》的一些感觸
文/吳佳云
初次看《受戒》,當時對汪曾祺并不是十分了解。只是因為不想花太長的時間去閱讀一本長篇小說,而選擇了《受戒》。是因為這篇小說,我才開始對汪曾祺加以關注。說汪曾祺“文化尋根文學”的代表人物,我還不是很懂什么事“文化尋根文學”,但是看了《受戒》,或者對此還是有點體會的。
“明海出家已經(jīng)四年了。他是十三歲來的!边@樣的開頭,簡潔,平淡中,他在說著故事,如一個鄉(xiāng)間的老者,在和別人談天。他博聞強志,世俗風情,人情世故,娓娓道來,
舒緩有致,自有一番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達觀之風。
所謂受戒,講的是主人公明子去當小和尚到最后受戒的一段時間的人與事!妒芙洹返拿鑼懖粌H富有詩意,而且也富含深厚的文化韻味,作者雖然寫的是和尚,但并沒有寫他們默守清規(guī)戒律的生活,而是充滿著七情六欲的地方,庵中的日常生活沒有青燈古佛,沒有吃齋練經(jīng),他們的生活完全和平常百姓的生活無異,可以堂而皇之的打牌賭錢,可以大口的喝酒吃肉,放焰口成了取悅大眾的文藝演出,和尚仁渡靠焰口來贏取大姑娘和小媳婦的芳心,雖然沒有成家,但有相好,還不止一個。仁海有老婆。讓人感到荒誕離奇,匪夷所思。開始我以為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為了披露社會,也許是我批判類的文章看多了,所以產(chǎn)生了這樣的主觀臆想。但是從文章其他方面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風流快活,吃喝玩樂完全沒有遭到任何的非議,我們可以感受到當?shù)匕傩彰耧L的淳樸,性格的善良和博大的胸懷。而且,出家當和尚,還成為了當?shù)刎毢拥艿纳霞堰x擇,當幾年和尚,可以賺得一筆錢,改善自己和家庭的經(jīng)濟狀況,顯然成為了一般人眼中的“美差”。 而作者命名的題目卻是“受戒”但文章卻毫無守清規(guī)戒律之意,文章首尾呼應,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文中有一處給我感觸很深,小明子初去寺廟途中經(jīng)過一個縣!翱h城真熱鬧:官鹽店,稅務局,肉鋪里掛著成邊的豬,一個驢子在磨芝麻,滿街都是小磨香油的香味,布店,賣茉莉粉、梳頭油的什么齋,賣絨花的,賣絲線的,打把式賣膏藥的,吹糖人的,耍蛇的,……他什么都想看看!
在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雖然是小說,但卻有散文的韻味,贊頌了淳樸的人性之美,在結(jié)構(gòu)上行云流水,自然隨意。作品重點描繪了小和尚明海和小英子的愛情萌動,明海“受戒”后,可能當沙彌尾,將來都能當方丈,但是面對愛情,他果斷的說出了“要”,那樣真摯的感情,雖然說是個小和尚不免讓人感到荒誕,但這種種的現(xiàn)象似乎是作者對圣俗權威的一種挑戰(zhàn)吧!
作者說這是他多年前的一個夢,或者真的是他心中的一個夢,一個不同于城市孤獨、壓抑、異化,對和諧與淳樸的追求。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wǎng)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lián)系、網(wǎng)站內(nèi)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