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熟女不卡,国产中文字幕视频,久久国产精品_国产精品,久久免费午夜福利院

      1. <object id="hdef9"></object>

        
        

          同志加兄弟

          作者: 王克迅 來源:科技信息今日文教 8月22號 第四版 更新:2011-08-22 17:20

           

          同志加兄弟

           

          ——懷建邦

           

          /王克迅

           

          2005年初夏,我回到闊別余年的故鄉(xiāng)諸城,第一愿望就是去吊唁看望我的老戰(zhàn)友——“同志加兄弟”苗建邦同志。建邦離開我們已三十年了,天人相隔,生死茫茫,但無時不在思念中。在市殯儀館,我撫摩著他的骨灰盒,瞻望著他的遺容,老淚縱橫,不能自已,往事件件,涌上心頭。

          我與建邦是1947年相識的。這年春天,我從諸城城東區(qū)副區(qū)長崗位上調(diào)到縣委宣傳部工作,建邦也從昌城區(qū)調(diào)到縣委工作組。當時我們只有二十歲上下(記得肩膀逼我小兩三歲),縣委機關還有幾位與我們年紀相仿的同志,被稱為“縣委的一幫小孩”。在這幫小孩中,我倆的交往最多,關系最好。

          1947年工作任務非常繁重,土改復查,支前,動員參軍,鎮(zhèn)反和組織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等等,一個運動接著一個運動。我整天忙于編輯《諸城通訊》,建邦一直在基層搞點,見面的機會不多,但每逢他到縣上開會或匯報工作時,我們總是找機會敘談。我清楚地記得,我們多次在縣委駐地路家道口村北的小蘋果園里漫步交談的情景。兩個年輕人,一起談工作,談學習,也談生活,更多的是談理想,談未來。當談到各自的身世時,他說,他是貧民的兒子,幾代受地主老財?shù)膭兿鲏浩龋h領導革命,實行土地改革,才得到翻身解放。我則介紹,我是革命烈士的兒子,父親1936年參加革命,在黨領導下堅持抗戰(zhàn)八年,積勞成疾,以身殉國。那時我們都是入黨不久的新黨員,能在縣委機關工作,對黨的培養(yǎng)和關懷無限感激。我們互相鼓勵,互表決心,一定不辜負黨的信任,忠于黨,忠于人民,繼承先烈遺志,堅持革命,革命到底,經(jīng)得起各種考驗,尤其是要經(jīng)得起戰(zhàn)爭的考驗。

          1947年秋,國民黨反動派以其二十個旅的兵力(另有數(shù)萬土頑“還鄉(xiāng)團”等反動地主武裝),組成膠東兵團,發(fā)動所謂“九月攻勢”,戰(zhàn)火直逼諸城。831,縣委在徐家河岔村南的大樹林里召開緊急備戰(zhàn)會議,講戰(zhàn)局,分析形勢,建立戰(zhàn)時體制,部署斗爭任務。根據(jù)戰(zhàn)斗需要,我分配到縣直武工隊,隨縣委一起活動。建邦分配到縣委組織部長張肇翼同志帶領的小分隊,在昌城區(qū)一帶就地堅持斗爭。出發(fā)前,我們互表斗爭決心,互祝斗爭勝利,依依不舍的分手了。99,敵64師的一個旅侵占諸城,我隨縣武工隊轉(zhuǎn)戰(zhàn)于縣城的西部和南部。建邦在張部長帶領下,在昌城一帶發(fā)動群眾,打擊敵人。當時形勢極為險惡,交通要道和大的村鎮(zhèn)多數(shù)為敵占據(jù),“還鄉(xiāng)團”瘋狂的反攻倒算,搶劫,殺人,一片白色恐怖。許多村子的民兵被迫轉(zhuǎn)移,不少群眾怕“變天”,情緒消沉,斗爭任務非常艱巨。據(jù)張部長講,大敵當前,建邦同志堅定而勇敢,他發(fā)揮在當?shù)赝辽灵L,同群眾關系密切,地勢熟悉等優(yōu)勢,同小分隊的同志一起,白天分散潛伏在黨員和積極分子家中,用個別串聯(lián)的辦法,給群眾講形勢,傳播勝利消息,鼓舞斗志,夜間則有組織地外出活動。針對敵人散布的“八路軍已逃跑了,失敗了”的謊言,他們站在村頭高處,或爬到農(nóng)戶的屋頂上喊話:“鄉(xiāng)親們,我們就是八路軍!”“共產(chǎn)黨、八路軍永遠和你們在一起!”“我軍必勝,蔣軍必敗,天變不了!”為避開敵人的追捕,他們機警地一會兒轉(zhuǎn)移一個地方,或迅速隱蔽起來。本來每隔兩三天小分隊就派張部長的通訊員小張出來向縣委報告一次情況,但有幾天忽然音信斷絕了。大家由此產(chǎn)生了不祥之感,都捏一把汗。大約過了一周,小張終于露面了,原來他們在一次夜間活動中遇險了,一位同志被敵人捕去,他們幸虧轉(zhuǎn)移到建邦家,有他的老父親安置掩護,才得以脫險。

          建國后,建邦長時間在區(qū)里擔任一把手,當時他才二十歲出頭。至今城西區(qū)呂標、譚家莊、七吉一帶的群眾,仍然記得他們年輕的“苗指導員”,身穿一件粗布衫衣,頭戴一頂六角葦笠,挎一支二把匣子槍,騎一輛“大國防”,終日奔波于各村的情景。人們稱贊他心地善良,態(tài)度和藹,生活簡樸,作風扎實,經(jīng)常坐在貧下中農(nóng)的炕頭上,問寒問暖,同群眾談心,為群眾排憂解難。他立場堅定,愛憎分明,斗爭堅決。在土地改革中,認真執(zhí)行黨的政策,緊緊依靠貧下中農(nóng),同地主惡霸斗爭。人們牢記,在反奸訴苦運動中,在譚家莊河灘上開公審大會,他站在桌子上,主持宣布槍斃西呂標惡霸張松山等罪大惡極的反革命分子,人心大快,感謝共產(chǎn)黨為民除害,贊揚“苗政指”有水平,有氣魄。

          1950年秋,我因咯血到時駐膠縣的濱北療養(yǎng)院,不久,建邦也因肺部疾患來院診治。我倆一起住在一處空閑的小獨院里,三間房,一明兩暗,我住在東間,他住在西間,朝夕相處近兩個月。院方認為,我們有患肺結(jié)核的嫌疑,處于半隔離狀態(tài)。那時,治療肺結(jié)核尚無特效藥,人們談之色變,就像現(xiàn)在怕癌癥一樣。我倆同病相憐,互相安慰,相互鼓勵,積極配合治療。每天堅持到郊外散步,到城頭呼吸新鮮空氣,一起學習,讀報,海闊天空地聊天,有時也開開玩笑,打打鬧鬧。建邦為人非常謙虛,有點內(nèi)向,甚至有些靦腆有時見人還會臉紅,特別是見到不熟識的女同志,為此,有的女病友故意地取笑他。他面目姣好,舉止文靜,我曾開玩笑說:你應該當個女孩子,該不是投錯胎了吧?他紅紅臉,吃吃地笑了。當時物資供應比較緊張,病中所需營養(yǎng)跟不上。記得我母親派我弟弟從故鄉(xiāng)送來兩只母雞和一部分雞蛋,我們便自己動手,殺雞、煮蛋,分而食之,共同感受母親的溫馨。年底前,我先出院,回到地委宣傳部,不久,他也出院回諸城。后來,我們多次回憶起這段“患難之交”,沉浸在濃濃的友誼中。

          “文化大革命”后期,鄧小平同志復出,經(jīng)過整頓,全國的混亂局面有所好轉(zhuǎn)。1974年初冬,我奉調(diào)參加了省委派駐昌濰地區(qū)工作組,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全面整頓”的26號文件,期間,我多次到諸城,差不多每次都同建邦會面。老友劫后重逢,有多少知心話要說啊!記得有一晚上,在他住處的炕頭上(那是他住在后營巷一個小院里),我們有一次長談,談當時的形式,談“文革”中互相的遭遇。當談到許多老同志仍然沒得到“解放”時,為之嘆息,鳴不平;當談到有的老戰(zhàn)友被迫害致死時,相互掩面而泣。他作為基層單位的主要領導人,“文革”中受沖擊很厲害,身心都受到摧殘,但他對黨始終未喪失信心,對自己的遭遇處之泰然,一再說:“連國家主席都遭難了,何況我們呢!”

          建邦同志曾擔任過縣委組織部副部長。他公道,正派,認真執(zhí)行黨的政策,愛護干部,關心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是一位合格稱職的黨務工作者。記得有一次我出差到諸城,去烈士陵園憑吊,在烈士英名錄上,未發(fā)現(xiàn)同我一起在城東區(qū)工作過,1947年犧牲在敵人刺刀下的辛公修通知的名字。我同建邦談起此事,他說,按照規(guī)定,烈士分別由所在原籍縣市管理,老辛是日照縣人,可能原籍有他的檔案吧?盡管如此,建邦仍不放心,立即派兩名干部奔赴日照查詢,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因戰(zhàn)爭年代信息阻滯,辛公修同志的烈士待遇竟被漏掉了。建邦親自向日照縣委組織部提供證明,將公修同志的英名連同他畫像,一起安放于烈士紀念堂。

          文化大革命后期,諸城市郝戈莊公社賈戈莊村一位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入黨,曾任過縣農(nóng)救會不脫產(chǎn)的副會長的老支部書記寫信給我,說他在文革中被開除黨籍,因派性作怪一直沒得到改正。我想有關方面反映情況,但也遲遲得不到解決。后來我寫信給建邦,在他直接過問下,問題很快得到解決。2003年這位90高齡的老黨員病危彌留之際,仍眼含熱淚,念念不忘黨的關懷。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正像我國杰出詩人臧克家在著名詩篇《有的人》中的所寫的,英年早逝的建邦同志,將永遠活在鄉(xiāng)親們的心里。人們不會忘記這位對敵斗爭堅定勇敢的青年共產(chǎn)黨員;不會忘記這位心里裝著群眾,密切聯(lián)系群眾,扎扎實實為人民服務的年輕區(qū)委書記;不會忘記這位公道正派,具有堅強黨性的黨務工作者;不會忘記這位對黨忠誠,為革命勤勤懇懇,奮斗終生的好黨員,好干部!

          可以告慰建邦同志的是:他為之付出了全部心血的黨和人民的事業(yè),正如日中天,昌盛繁榮,從勝利走向勝利。還可以告慰的是,他的子女們,都能繼承父志,在各自崗位上,努力工作,不斷前進,事業(yè)有成。建邦,你應當含笑九泉了,我的好同志,好兄弟!

           

                              (宋方琦 陳柏林 范壽利供稿)

                             

                               

           

          手機版
          http://e.zhwjw.net/
            網(wǎng)友關注
          • 課題研究
          • 文教視點
          • 新聞資訊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wǎng)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lián)系、網(wǎng)站內(nèi)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

          QQ客服: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 |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