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泥于預設就是改革
劉麗芹
課堂教學必須要有預設,而且要精心預設。但是,教學預設不是剛性的、一成不變的,而是“彈性的、靈活的”,要根據(jù)課堂教學的生成情況隨時調整教學方案的設計。
今年我們中學廣泛開展了用“對話提綱”引領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改革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我就遇到了教學預設方案進行不理想甚至貫徹不下去的情況。如我設計的“對話提綱”有《星網傳播》這個環(huán)節(jié),設計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國家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引導學生過積極健康的生活做負責任公民。
例如:學習第一課第一個項目:感受共和國的巨變。我對學生提出要求是:1、根據(jù)預習的課本內容收集共和國60年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發(fā)展進步的事例(圍繞我國經濟、科技、國防、外交及人民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事例盡可能要新)。2、對所收集的材料進行歸納整理,不能照抄照搬,要條理化、要用精煉的語言進行概括。3、針對你所收集的資料結合預習的課本內容做相應的評述(書寫在對話提綱上),準備課堂上時政演講。4、必須在課前完成,課堂前5分鐘對所收集的材料及評述進行展示。
本來我預設課堂上這一環(huán)節(jié)用5分鐘就展示結束,但在實施的過程中,用了15分鐘,而且一半的同學還沒有完成這個學習目標。課后我進行了反思,分析了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學生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2、學生對課本理論不熟悉,他們在收集時政熱點、典型事例或案例時無的放矢,要么缺乏針對性即與課本學習內容無關,要么缺乏時代感即收集的資料是多年以前發(fā)生的。3、點評時不能用課本理論即政治語言來表述。針對上述學生學習目標的完成情況我及時調整“預設”目標,根據(jù)學生認知規(guī)律將這一環(huán)節(jié)放在學習新課之后進行,因為他們熟悉了課本理論就降低了對學習目標完成的難度,在此基礎上,學生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收集資料,點評也能緊扣課本知識運用政治語言了。而學習難度的降低也是絕大部分學生能較容易地完成這一學習任務,再加上其它的幾個輔助措施,上課時完成這一任務時就會在預設的5分鐘之內完成了。
通過這個教學案例讓我認識到不拘泥于預設就是改革,教學改革離我們并不遙遠,它就在我們身邊,體現(xiàn)在整個教學過程的時時處處。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該樹立全新的課堂教學理念,確立新的教學設計觀,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依據(jù)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儲備和認知習慣進行教學設計,根據(jù)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用一種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觀來指導自己的實際教學。從而使課堂充滿變化,成為師生、生生互動交流,共享知識,煥發(fā)生命激情的個性化場所,使課堂教學成為師生人生中共渡的一段重要的經歷。 山東省威海市第十中學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lián)系、網站內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