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進生的心理及轉化
老河口市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 胡金菊
后進生即指我們常說的所謂的差生,是指那些品行或學習等方面暫時落后的學生。工作中與他們進行了交談,了解了這些所謂的差生一些心理狀況。大致有以下幾種:
1、恨。恨自己“笨”,這種心理主要是那些學習態(tài)度尚端正,但學習成績總是無大起色的學生。他們的付出甚至比別的同學多,卻一次一次嘗到失敗的“苦果”,他們對自己產(chǎn)生了懷疑,于是他們動搖了,退卻了,喪失了“自信”。
2、混。不正視。這種學生往往因家庭境況較好,而無緊迫感,熱衷于穿名牌,交朋友,追明星、玩電腦,完全沒有把注意力放到學習上,認為有錢不讀書照樣也可以生活的很好,看到別人學習艱苦認為是不值得。
3、悔。這部分后進生,他們對以往由于自身的所作所為而造成的某方面“差”的狀況后悔。為目前差人甚遠而擔憂,為找不到正確的方向而彷徨,為沒有正確的“向導”而發(fā)愁。擔心而沒有任何行動,所以最終還是差。這部分人在后進生中絕不占少數(shù)。
4、灰。自暴自棄。這也是后進生中一種較普遍的心理。他們認為,自己在思想品德或學習方面的“差”,甚或“雙差”,長期以來,老師已經(jīng)形成了“某某是差生”的概念,我即使想努力,也未見有什么用。特別是那些“雙差”生,以往也可能跟老師發(fā)生過爭執(zhí),給老師留下過不好的印象,他們看自己前途,一片黑暗,于是也就缺乏前進的動力,缺乏前進的目標,而采取自暴自棄的態(tài)度了。
5、毀。這種心理后進生是極少數(shù)。他們往往是因為經(jīng)常受到老師的批評而惱怒,或受到誤解而形成一種扭曲的變態(tài)的心理,于是就產(chǎn)生一種想毀掉自己或毀掉別人的念頭,認為讀書是給老師讀的,產(chǎn)生了一種我就不好好給老師讀的想法,這種人人數(shù)甚少,但危害極大.若不注意防范,妥善處理,往往容易釀成苦果,造成極大的損失,所以一定要特別注意。
其實孩子的智力,能力,意志力原本相差無幾,“差生”是造出來的。有一位哲人說過,如果孩子天生就是優(yōu)生,那教育還有什么功能。成功的教學方法就是從面向少數(shù)優(yōu)生的應試教育到面向全體學生的素質教育。做好后進生工作可以挽救一個人,由此也可能引發(fā)這個人其它方面的成功,并且還會帶動班級其他后進學生共同爭上進。在任何一個集體中,所有的人都不可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上,總會有優(yōu)、中、差的區(qū)別。所以教師更應該重視后進生,對后進生因材施教,善待他們,牢固樹立后進生也能成才的觀念,當盡一切努力轉化后進生。因為后進生的進步不僅對整個班級的學習成績、班風班貌的進步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也是檢驗教師教育成果的重要標志。
那么怎么轉化后進生呢?綜上所述,絕大多數(shù)是由于心理等原因造成的。為了做好后進生的教育轉化工作,必須研究和探討他們的心理規(guī)律,而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四對矛盾:
(一)、自尊心與自尊心得不到滿足的矛盾。
中職生有著強烈的自尊心,如果他們受到嚴重挫傷時,有時會以對抗的方式更加強烈地表現(xiàn)出來,如有的后進生有時故意跟老師作對,當面頂撞等;有時則盡量回避那些會傷害其自尊心的人,以保護其自尊心,如有的后進生對老師有“戒心”,經(jīng)常抱著沉默、回避的態(tài)度,尤其是不愿意接近班主任?梢姡筮M生和其他學生一樣都是有自尊心的,只不過表現(xiàn)方式有所不同而已。著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在總結自己教育、轉變學生的經(jīng)驗時指出:“得不到別人尊重的人,往往有著強烈的自尊心”。所以后進生的自尊的需要比其他學生更為強烈,但是他們的言行又往往讓人們難以尊重他們,致使他們極易產(chǎn)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二)、好勝心與好勝心得不到滿足的矛盾。
許多后進生的心理狀況表明,再差的學生也有好勝心、上進心和榮譽感。他們表面上對優(yōu)等生表示瞧不起,內心深處卻非常羨慕優(yōu)等生,想同他們比試一下,但是由于基礎差,在學習上經(jīng)常落在同學們的后邊。所以,總是感到低人一等,為了擺脫自己苦悶的心情,常常搞“惡作劇”,違反紀律、出風頭等形式引起老師、同學對他們的注意。
(三)、自尊心與自卑感的矛盾。
后進生自尊心極其脆弱,一方面他們即有上進好學的一面,另一方面又因基礎差,意志薄弱等到原因而不能付諸行動,他們既羨慕學習好而受表揚的學生,又感到望塵莫及,加之老師、家長對他們的批評總是多于表揚,指責多于鼓勵,懲罰多于引導,致使他們產(chǎn)生了嚴重的自卑感。
(四)、上進心與自制性差的矛盾。
后進生也具有較強的進取心、上進心,但由于自我控制性差,缺乏自制力,使得他們的上進心不能付諸行動,即使付之行動,也常常是“虎頭蛇尾”,不能持之以恒。
針對后進生的心理特點及表現(xiàn),教師在轉化后進生的過程中,應采取什么樣的對策呢?
首先,要堅定后進生是能夠轉化的而不是絕對的,兩者是可以轉化的。同時,要看到后進生轉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非一朝一夕可以奏效,因此,老師要有長期做耐心細致的工作的思想準備。
其次是要有科學的方法,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挖潛能,找長處,因勢利導。任何一個后進生都有潛能,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教育工作者要以敏銳的洞察力,善于及時發(fā)現(xiàn),隨時捕捉這些閃光點,以此作為教育轉化他們的突破口。
第二、多尊重,克自卑,鼓舞信心。后進生既有強烈的自尊心,當然希望別人尊重他們,因此,老師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后進生的自尊心,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及時地指導他們的言行,從而消除其自卑心理,使其振作精神,樹立起進步的信心,從而由后進轉化為先進。
第三、多鼓勵,少訓斥,循循善誘。鼓勵是一劑“良藥”,能給后進生以希望和力量,激發(fā)他們的自尊感和自信心,增強他們轉化的能力。而一味地指責和批評,只能打擊其積極性,挫傷他們的上進心,增強抵觸情緒。即使是批評也要注意適度,要從關心、愛護出發(fā),切忌任何諷刺、挖苦,傷害其自尊心,但對他們的優(yōu)點要當眾及時表揚并指出努力方向。
第四、重感情,除戒心,以情動人。后進生對老師都有“戒心”,師生之間的這堵無形的精神之墻,影響了師生之間思想感情的交流。這就需要老師以真摯的感情來做后進生的思想工作,使后進生對老師產(chǎn)生信賴心理,由回避教師到親近教師,從而喚醒其對老師的愛,從而產(chǎn)生“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應,為轉化后進生奠定感情基礎。
第五、嚴要求,多關心,一視同仁。沒有嚴格的要求,就沒有后進生的轉化,但是要嚴而有度,嚴中有愛。要考慮后進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切莫操之過急。同時,在學習上、生活中要多了解、多關心他們,及時幫助他們解決面臨的各種問題。
總之,只要我們認真研究和分析后進生的心理特點,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一定能夠做好后進生的教育轉化工作,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多一批有用之材。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wǎng)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lián)系、網(wǎng)站內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