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藝術
河南省林州市城郊鄉(xiāng)中心學校 崔智勇
語言,是知識信息的載體,是人際之間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這句話,隱含了教師語言的重要性。那么,語文課堂教學在運用語言時,有哪些藝術技巧呢?
一、課堂語言的知識性
韓愈早在《師說》中就提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北M管這句話的內涵到今天已有了很大的改變,但能否真正給學生傳授知識,始終應是檢驗教師教學效果優(yōu)劣的重要標準。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課堂自然成為他們用來學習、掌握知識的主要場所,而滲透著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對教學目的的明確的教師的課堂語言,則是他們定向思維的主要導向,由此便使教師的課堂語言必須具有高度的知識性和大容量性,積極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隨著現代學生知識面的加寬,以及學科內容的相互滲透,課堂上的內容往往引起他們對跨學科或課外知識的聯(lián)想,要做到這些,就需要教師不斷學習,掌握新知識,認真琢磨自己學科與其他學科和一些課外知識等的聯(lián)系,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yǎng)。
二、課堂語言的趣味性
教師在課堂上語言的趣味性與否,課堂教學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從客觀角度分析, 45分鐘,即使知識容量再大,對于大部分好動的學生來說,仍可能是一種難耐的“忍受”。針對這種現象,教師便只有正確駕馭好課堂語言,盡量用生動、有趣的課堂語言來彌補教學內容本身的呆板、枯燥,變“忍受”為“享受”。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這與學生的認識傾向——興趣有很大關系。“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苯處熣Z言應形象、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枯燥為風趣,使學生能從原以為無趣的課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樂趣。
三、課堂語言的激勵性
教師有效地教學的一個主要因素是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是有能動性的人,他們不只是教學的對象,而且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教師在將書本知識和教學用語融合成課堂語言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努力發(fā)揮其激勵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學習,掌握知識的功能,要貫徹激勵性原則。心理學家伯利納通過實驗證明:受到激勵的學生學習勁頭足,主動性很大,自信心也有所提高,學習成績不斷進步;而缺乏激勵的學生,學習沒有勁頭,表現消極,學習成績有下降的趨勢。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舍得給學生用褒揚的詞語,以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自信心,讓學生體會到成功,享受到尊重。 我們強調課堂語言的激勵性,并不是說對學生不能批評,在課堂教學中,為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對引起學生們的不隨意注意,必要的批評也是需要的,但批評也要注意對學生的心理調控,絕不是訓斥式的、盲目的批評。
四、課堂語言的凝煉性
無論是課堂語言所具備的知識性、趣味性還是激勵性功能,在課堂教學中的表達,若過于冗長復沓,都必然造成語無重點、索然無味的結果,令學生聽了摸不著頭腦,這就要求教師尚須在課堂教學中注意語言的凝煉性,以便讓學生從教師精練的課堂語言中很容易地把握住每句話、每節(jié)課的重點,更好地領會教師的意圖。學生對每個知識點的認知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在課堂上用凝煉性的語言將之表達出來。教師應在備課活動中充分考慮學生的吸收,精心設計課堂教學語言,力爭能在最短時間內讓絕大部分學生聽懂并樂于接受。
總之,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在教學活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好的語文課堂教學的語言,應當是鮮活的、生動的、具體的、有生命力的,讓我們用韋志成老師的話來概括:課堂教學語言“主要有‘四美’:1、音美,要講普通話;2、意美,要做到準確美、簡潔美、理趣美、生動美;3、形美,追求修飾美、多樣美;4、情美,具有高尚的情操美、道德美等”。因此,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語文課,語文教師應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修養(yǎng),熟練掌握語文教學語言運用技巧和藝術。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lián)系、網站內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