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溪縣二中 趙雪梅
語文素質,主要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上的內在品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個性心理素質。這里科學文化素質是核心,怎樣通過語文課來完成這個核心任務呢?下邊談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首先是改革閱讀教學。
語文課教學從根本上講,就是對名家名篇的閱讀、消化,所以閱讀教學是語文課的主體。語文課的容量小,節(jié)奏慢,著眼于詞、句的解釋,拘泥于“三大塊”形式的講解。千篇一律地歸納或貼標簽式的結論,照教參,硬抬結論,讓學生抄在書上,而不是學生參與討論、思辯,水到渠成自然地得出結論。這就不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無法適應開放的社會形態(tài),快節(jié)奏的生活,當然就不能提高語文素質。因此,必須對當前閱讀教學進行改革。
我認為,閱讀教學中一定要大幅度地增大容量,加快課堂節(jié)奏,讓有限的時間發(fā)揮出盡可能大的效能,從課內有力地向課外輻射、延伸。有了數量才有質量。教師要有效地指導學生主動積極、生動活潑地學習語文。要做到“有效”就必須抓住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語言特色或構思特色或審美趣味進行點撥、討論。至于與課文相關的背景材料、知識性材料等讓學生自己去閱讀、記憶,可以把《教學參考書》一些內容印發(fā)給學生,特別是課外閱讀課文。學生讀一節(jié)課,比教師講一節(jié)課的容量大得多,記憶還深刻些。可以通過小測檢來加強對知識性的東西進行鞏固。同時,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充分重視方法的傳授。比如講散文時,同時也要傳授散文的鑒賞,甚至還要傳授散文的寫作方法和要領,進行必要的散文習作練習。這樣學生以后遇到類式的作品,就有了深入堂奧的門徑,從而增強興趣,獲得營養(yǎng),提高了一種能力。另外,閱讀教學中,還應培養(yǎng)學生的一種批判性精神,不人云亦云。所謂批判思維能力是指一個人對事物及其關系的判斷能力,包括評判力,識斷力,鑒賞力,審定力等。一個人只有具備了這種批判意識,才能對客觀世界有自己的認識、自己的理解,自己的領悟,才能作出清楚的結論,為創(chuàng)新作準備。閱讀教學就應該給學生這樣一個練習的機會。比如對名家名篇時代地域的局限性,階級的局限性,主題的局限性,遣詞造句方面的局限性等進行辨析,以新的歷史高度去闡釋,得出新的觀點。只要言之有理就成。藝術的本質在于創(chuàng)新,教育的宗旨在于培養(yǎng)一代新人。語文教學要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想象,激勵學生去創(chuàng)造,這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其次,改革作文教學。
目前中學生,中學畢業(yè)了,70%的人往往寫不成一篇1000字象樣的文章。這不能不說是我們作文教學的失敗。目前寫作教學的癥結主要在于將學生禁錮在課堂里,死板地教條地傳授一些寫作“訣竅”,加上應試教育的干擾,記敘文寫成“開始、發(fā)展、高潮、結尾”四股文,內容干癟,只有幾條筋,缺少具體的記敘、描寫、議論,語言口水話;議論文寫成了“引、議、聯(lián)、結”四股文,觀點不新,論據陳舊,缺少分析。要克服這些弊病,我認為應把學生從課堂里解放出來,讓他們到火熱的社會中去尋找素材,激發(fā)靈感,學會寫作。須知,生活才是寫作的唯一源泉。首先要對事物熟悉,要掌握材料。要多讀多背一些名家名篇詩詞歌賦,指導學生多讀一些報刊雜志上的有關文章,結合課文指導學生能讀具有濃郁生活氣息的精品名文;利用節(jié)假日做社會調查,組織學生參觀當地的工農業(yè)科技或產品活動以及春游、爬山等活動。這些活動既是生活的積累,也是寫作藝術的積累。特別是多讀背誦名家詩詞歌賦,腦子里積累多了,寫作需要時就可以馬上搬出來即可使用,古人講“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目前作文教學還存在一個大的毛病,缺乏科學性、序列性,隨意性很大。寫作文時,往往寫一個題目在黑板上叫學生寫,完了,找一兩篇在班上評講就了事。至于該不該在這個時間寫這個作文,與前后作文有何訓練銜接,每次作文到底應達到什么要求,全學期應訓練哪幾個要點,達到什么要求,心里沒譜。訓練不到位,作文素質不可能提高。
第三,應加強聽說訓練。
社會的開放,時代的發(fā)展,尤其是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信息的大量涌人,人們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倚重口頭語言而不是書面語言。比如,你去求職,經理找你談話,你首先是自我介紹,問一些問題,你應立即回答,而不是先遞上《自我情況簡介》,對提出的問題,用書面回答。所以,這就給語文教學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必須重視學生的聽說能力的提高,而目前的語文課對聽說訓練沒有足夠重視,或者根本就沒有這方面的訓練。其主要原因,長期以來語文教學傳統(tǒng)是“重讀寫,輕聽說”,加之高考及其中以書面語言為主,所以許多學生講不清一件事或一個道理,說話結巴,在人多的場合更不敢開口,這種狀態(tài)不改變,語文素質教育就會留下缺口和隱患。
第四,要提高老師自身的語文素質。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沒有高素質的教師,怎么可能有高素質的學生?對語文教師,一要廣泛閱讀,二是深入思考。不多讀書,不讀新書,講課就不會有新鮮感。有了廣泛的閱讀,才會積累起豐富的知識,才會有開闊的視野,才會保持對時代的敏銳和對生活的新鮮感,并把這種感覺帶進課堂,融入講授,傳遞給學生。同時要積極思考。名篇要講出名堂,講出個人的體驗,感悟,而不僅僅按“教參宣科”。要使學生有興趣,首先自己要有興趣;要使學生有收益,首先要自己付出心血,不可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所以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就必須要提高老師自身的語文素質。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lián)系、網站內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