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qū)中店中學 熊伯寧
議論文閱讀是初中的一大難點,在教學中應如何幫助學生克服在一難點,我在多年的教學中總結了一些不大成熟的經驗,與各位同行分享,并誠懇地請大家批評指正。
議論文有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不需多言,關鍵是:
第一、論證方法及作用。 A、舉例論證是通過舉具體的事例加以論證,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例如,在《事物的正確答案不只一個》(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中約翰發(fā)明印刷機和排版術的故事,就是通過舉具體的事例加以論證。作用是舉什么事例證明了什么論點或分論點,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B、道理論證是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證明論點,使論證更有力、更深入。作用是使用什么道理論證了什么觀點,使論證更有力、更深入更有說服力。這里的道理可以是名人名言、警句格言、科學的數據和公式定律等;也可以引用名人佚事、奇聞趣事,可以增強論證的趣味性,吸引讀者閱讀。C、對比論證:對比論證的作用是突出強調。將什么和什么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作者的什么觀點。
第二、分析論據的類型及作用。論據可分為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答題應從兩方面入手:A、明確論據類型;B、具體分析作用。這個題目就其實質是考查論據與論點的關系,無論是與中心論點或與分論點的關系,都是證明與被證明的關系,所以,規(guī)范性答題格式如下:這是什么論據,在文中起著證明什么(論點,如如果有分論點,則寫出它證明的分論點,否則寫中心論點。)例如:《事物的正確答案不只一個》中舉了“約翰”和“羅蘭”的兩個事實論據證明了“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的關鍵在于如何運用知識”。
第三、補充論據。做這種題目,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A、看清楚要求補充的論據類型;B、補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數限制。名言字數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為求新而準備那些較長的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第四、文章提出中心論點的方式。A、文章標題點明中心論點;(在初中語文九年級上第14課《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中標題即是中心論點)。B、文章開頭提出中心論點;C、文章結尾歸納出中心論點;D、文章中間用某個承上啟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論點。
第六、分析文章的論證思路。首先應該了解一般議論文的結構: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分析議論文的論證思路,其實,就是在段落層次的基礎上加上一些諸如“首先”、“然后”、“接著”、“最后”一類表承轉啟合關系的詞語。做這個題目,尤其要注意開頭結尾的表述。開頭的內容有:A、提出中心論點;B、引出論題;以上兩個方面,要具體回答出提出中心論點或引出論題的具體方試,有的是通過名人名言、有的是通過名人佚事、有的是通過趣聞笑話等。結尾的內容:A、深化中心論點,提出……的結論;B、重復或強化……的中心論點;C、重復或強化……的中心論點;D、發(fā)出……的號召或勸勉人們……;E、補充論證了……。有時候會考查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論證更嚴密。做這個題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論、本論、結論具體化地陳述出來。
第七、議論文語言特點分析。議論文語言特點分析的角度比較固定,只有兩個角度:A、語言特點;B、語體特點。做這類題目,要掌握語言風格的一些關鍵詞:簡明平實、形象生動、幽默風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而語體特點,就是抓住“邏輯嚴密”四個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個應特別注意的事項就是做這類題目,一定要有具體文句支撐,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體例句為例子進行分析。
第八、議論文寫作特點分析。議論文寫作特點分析的角度比較多,如修辭手法、論證方法、寫作手法等。A、修辭:如比喻,可結合比喻特點談,那就是形象生動;如排比,增強了文章論證的氣勢;如引用古詩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B、論證方法:參考論證方法的作用談。C、寫作手法比較固定,常見的就是:a、舉例論證與道理論證相結合(夾敘夾議);b、以……論證方法為主。同樣,做這類題目,一定要有具體文句支撐,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體例句為例子進行分析。
第九、文段結構作用。A、引出下文;B、總結前(全)文;C、承上啟下。作為議論文段的作用,必須結合文體特征具體作答。如開頭段的作用往往在于引出中心論點(論題)?梢詤⒖枷旅鎯蓚具體答題格式變通使用:a開頭通過寫什么事例,提出中心論點或引出什么的論題。b、開頭通過引用名言,提出什么中心論點或引出什么論題。c、開頭通過引用名人趣事(或什么奇聞趣事),提出什么中心論點或引出什么論題,也起到吸引讀者下讀的作用,增強了論述的趣味性。
教無常法,根據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應該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這些方法僅供參考。 以上內容參考了多位老師的經驗,在此表示最誠摯的感謝﹗文中的不當之處敬請各位同行雅正!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系、網站內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