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題教學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重點和和難點,我們必須采取一定的策略,才能使學生喜歡解應用題,善于解答應用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知識、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一、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興趣
一是采用新式教法,激發(fā)學生興趣。例如:在教學“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少幾的數(shù)的應用題”時,假如只是一味地講解新概念,學生就會感到索然無味,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動手擺放物體的方法,先讓學生擺三角形和圓形同樣多的部分,再擺三角形比圓形多的部分,從而讓學生看到三角形的個數(shù)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三角形和圓形同樣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三角形比圓形多的部分,求圓形比三角形少幾個就是用三角形全部個數(shù)減去圓形個數(shù)。二是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例如生活中買東西問題、行程問題等,都可以和應用題教學結合起來。三是利用多媒體課件,使應用題教學變得直觀、形象、生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解題興趣,審題的思路更加清晰。
二、審清題意,提高分析數(shù)量關系的能力
解答應用題的第一個步驟是審清題意。審題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正確理解題目意思。重點讓學理解其中熟練關系,這是應用題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學生要正確地理解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可以借助很多方法,如圖表法、線段圖法、已知條件和問題列舉法、歸納分析法等。比如,采用歸納分析法。從求解的問題出發(fā),正確選擇所需要的兩個條件,依次推導,一直到問題得到解決的解題方法叫分析法。用分析法解應用題時,如果解題所需要的兩個條件,(或其中的一個條件)是未知的,就要分別求解找出這兩個(或一個)條件,一直到所需要的條件都是已知的為止。分析法適于解答數(shù)量關系比較復雜的應用題。應用題解完后,還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回顧和總結解題策略,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因此,在解題后,教師要經(jīng)常引導學生思考要解決什么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怎樣進行思考?有哪些不同的解答方法?要運用哪些知識?用哪些方法更有利?
三、搞好解題訓練,提高解題能力
一是集中訓練。它一般是在新授后進行,教師應引導學生對例題分析的基礎上,完成教材中的做一做,其目的是鞏固剛學的知識,規(guī)范解題的思路,達到強化認識的效果。
二對比訓練。對于易混淆的知識, 可以設計一些對比練習, 使學生認識其本質結構。一般從條件上、結構上、解法上進行對比, 可以題組形式出現(xiàn)( 可只列式不計算) 。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wǎng)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lián)系、網(wǎng)站內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