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課堂教學方式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廣大教師普遍認識到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并逐漸致力于追求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方式。紛沓而來的各種課改課,在課堂上更是生動活潑、熱鬧非凡。然而,我們的課堂真的是生動活潑了嗎?反觀現(xiàn)實中的課堂教學事實,我們卻發(fā)現(xiàn):看似“生動活潑”卻并非完全真情實意。就讓我們來看看非真實的課堂生動活潑:
1.表面化、程序化的生動活潑。走進課堂,氣氛確實比過去活躍多了,師生關(guān)系也更民主、融洽。然而,我們?nèi)郧逦梢妿熒鷦”净谋硌。教師的繪聲繪色,學生的積極響應,簡單、機械。教師的精心準備、設(shè)計,課堂上的“啟發(fā)式”教學,換一種角度來看,其實就是教師誘導學生一步步地進入教師預設(shè)好的教學“圈套”,是一種程序化的運作流程。這種課堂上的啟發(fā)、引導、一問一答,表面上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啟發(fā)、引導乃至探究合作,實際上是知識的變相“灌法’’。學生依然是學習的客體,失去了學習的自主性。
2.機械式生動活潑。時興的課堂生動活潑的另一種張揚的方式就是大量地使用教育技術(shù)。多媒體教學、網(wǎng)絡教學、課件制作等等在課堂上粉墨登場,應有盡有。且不論教學的效益和效率如何,這樣的做法就果真能實現(xiàn)生動活潑的教學,達到創(chuàng)新、素質(zhì)教育嗎?揭開美麗的面紗,可以看到如此教學仍然很難擺脫生搬硬套的困境,依舊會落入灌輸教學的圈套。也因此產(chǎn)生了一個新的名詞——電灌。良好的教學并不在于教學的方式方法,根本目的在于教育的指導思想和理念:一根粉筆,一塊黑板,優(yōu)秀的教師照樣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致,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活靈活現(xiàn),激動不已,情緒高漲;相反,在大量的現(xiàn)代技術(shù)武裝下的課堂上,我們看到的是學生對“新東西”習以為常后的興趣黯淡、望而生厭、精神萎靡。
那什么才是真實的好課堂,又如何去實現(xiàn)呢?
1.真實的生動活潑首先源于學生的求知欲與積極參與。學生在具有飽滿學習的熱情后才會不知疲倦,不畏困難地學習。葉瀾老師在論述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時指出,“我們的認識是,新的教學過程的形成,首先必須讓學生的內(nèi)在能量釋放出來,讓他們在課堂上‘活’起來,從原有的靜聽模式中走出來。如果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缺乏重建過程的基質(zhì)!贝蠼逃铱鬃拥摹安粦嵅粏,不悱不發(fā)”教學思想正是對學生內(nèi)心世界在學習過程中的關(guān)照,讓學生處于“躍躍欲試”的精神狀態(tài)。學生在課堂上的興奮、激動、百思不得其解地焦慮、創(chuàng)造性地緊張才是真實的身心“活動”。
2.真實的生動活潑應是平等而自由的課堂生活。不管是師生的話語活動,還是學生的動手操作,真實的活動不應有教師太多的細微預設(shè)。學生不是陷入了一個狹小的物理空間,全然沒有被教師牽著鼻子走的感覺。只有在一種平等、自由的環(huán)境中,學生的主體性才能真實活現(xiàn),也才能實現(xiàn)真實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接著才會有主動性、求知欲、創(chuàng)造性的進發(fā)。真實的生動活潑離不開學生真實的課堂生活。
3.真實的生動活潑不應缺席學生的積極思維!盎睢迸c“動”不能僅僅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只是追求各種感官的“愉悅”,學生的動手、動嘴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生要動腦,且是真實地在參與課堂教學,大腦在積極地思考著、行動著。真實的生動活潑是學生的“表里如一”,外部的動與內(nèi)部的動有機融合在一起的,是身心的同步運行。如果學生思想已游離課堂,“形似是”而“神不似”地和教師互動,或離開教學的主題漫無邊際地說、練、做、試驗,也同樣不是真實地在參與課堂的教與學。
4.真實的生動活潑應與學生真實的愉悅體驗結(jié)合在一起。學生應在活動中體驗興奮、激動所帶來的快樂,并且這種快樂的享受是持久的。時下的教育技術(shù)革命,改變的僅僅是教學的呈現(xiàn)形式,并沒有觸動深層次的實質(zhì)性的變化。久而久之,同樣會陷入機械、沉悶和程式化的排演,當學生對“多媒體”、“網(wǎng)絡”習以為常后,課堂同樣會缺乏生氣與樂趣。技術(shù)層面的翻新給學生帶來的快樂是短暫的。要讓學生快樂學習、積極體驗,課改要觸動的是教學的內(nèi)核,而遠非停留在表面。
任何的教育改革都應當首先是教育理念的變革。骨子里根深蒂固的東西沒有變,任你如何在操作層面上的創(chuàng)新、實驗都不過是隔靴搔癢罷了。走走形式,擺擺樣子的教育改革一直以來就是我國教育改革的通病。師生互動、課堂生活、教學創(chuàng)新,從而最終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應該是真實的。讓學生真實地生動活潑,讓素質(zhì)教育、“新課改”理念真實“深入人心”(教師之心、學生之心)是每一堂課教師必須有的心理準備與真心投入。真實活動、動態(tài)生成地課堂生活仍需要我們教師上下求索。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wǎng)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quán)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lián)系、網(wǎng)站內(nèi)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