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貴州省余慶縣長征小學 黃小麗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形式,通過各科教學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實小學德育的主要渠道。小學語文教學占小學各科教學總課時的三分之一左右。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選好滲透點,充分發(fā)揮語文課堂的教學這一主渠道的作用,把語文文字訓練和思想品德教育統(tǒng)一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的同時,受到生動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我作了如下的嘗試。
一、緊扣題眼,整體感知,在題眼的突破中滲透思想教育。 題目文眼,它隱含著文章的思想內容,感情色彩,緊扣題眼,整體感知,在關鍵字眼的突破上滲透德育是很好的時機。 情感的特點之一是具有感染性,也就是說在一定的條件上,突破題眼,凝聚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產生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情感,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對下步的學習教材內容,有機地滲透德育,做到水乳交融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品析詞句,加深理解課文,有機滲透德育。 在教學中,抓住最能表現課文思想內容的詞句,指導學生品評詞句的表達作用,從而體會詞句所蘊含著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感染,這也是寓德育于語文教學中很好方式。在品詞析句中,學生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同時使自己的思想品德得到良好的教育。
三、誘發(fā)課文內含思想感情,恰如其分進行思想教育。 大家知道,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的辨證統(tǒng)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特點,這就是說語文課的思想教育必須在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進行,而要做到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和諧統(tǒng)一,完美結合,關鍵是教者在自己受到教育基礎上,善于誘發(fā)深之內含的思想感情,這就要求教師善于設計帶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做到引而步發(fā),啟發(fā)學生思考。讓課文中蘊含的德育因素像霏霏的細雨,不知不覺地灑落在學生那幼小的心田里,啟到潤物無聲的教育作用。不僅如此,當他們跨社會,這顆種子便會長成參天大樹,這朵美麗多姿,經過沃土培育的花朵便會結出豐碩之果。
總之,教師要針對學生實際,配合教材內容,進行有機、有序、有度地滲透,把握好教育契機,在寓字上下功夫,把握住語文知識與德育的最佳“滲透點”和“結合點”,以學生為主開展活動,這都有助于增強語言文字學習和德育的統(tǒng)一、和諧,真正做到春風化語,潤物無聲。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lián)系、網站內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