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語教學中要注重中西文化的差異
湖北省老河口職業(yè)技術學校 張 磊
英語教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本文主要闡述文化在語言教學中的重要性,并且通過對東西文化差異的對比,說明文化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進而探索怎樣在英語教學中融入文化知識。
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文化包括文學、藝術、音樂、建筑、科技和哲學等,狹義的文化指人們生活方式的習俗,包括如何生活,如何組織社會,處理家庭成員、社會成員之間的關系,人們在不同場合的不同表現(xiàn)、風俗習慣、各種禁忌等。
1、文化差異反應在交際習俗與禮儀上
中國人打招呼常問:“到哪兒去?”“吃飯了嗎?”“忙什么呢?”我們對對方的答話內容并不感興趣,但是如果這樣用英語打招呼,就是期待對方真正地回答問題,不再是寒暄了。西方人會認為是干涉他的私事,極不禮貌。在西方談天氣是一種正常的搭訕方式。另外,Thank you 一詞,在西方用得極為廣泛,即使是妻子給丈夫端來一杯咖啡,丈夫也要說Thank you ,dear.這與中國親密的人之間說謝謝會感到見外不同。學英語,在各種場合下,商店、飯店、圖書館、家庭都可以大膽使用Thank you ,這也表示對對方的尊重。第三,中國人和英美人表示謙虛的方式不同。第四,接受禮物方面,中國人在接受之前總要推辭一番,收下后也不當面打開,以免給人“貪婪”的印象。英美人恰恰相反,受到禮物一般不推辭,并當著客人的面打開,稱贊一番,以示感謝。
2、文化差異反映在人際關系上
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單位。中國家庭里已婚子女與父母住在一起的并不少見,在西方成年的子女很少和父母住在一起,往往只是到了圣誕節(jié)一家人才團聚幾天。年輕人一般有了孩子都自己帶,或請保姆。老年人在經濟、生活上也不依靠子女,通常在“nursinghouse”(養(yǎng)老院)度過晚年。西方人很看重自立,認為涉及人格尊嚴,父母和子女之間一般不講“借錢”。大學生自己邊念書邊掙錢為自己提供部分學費是常事,還有學生向銀行貸款,工作后再還。人生活在社會中,當然少不了朋友。中國人對摯友是無所不談的,認為真正的朋友之間不應有任何保留。在西方國家中,人們往往是把自我分成不同的部分,與不同的朋友交流不同的部分。例如,一對在事業(yè)上交往很深的老朋友可能對工作、社會等問題交流很多,但對彼此的家庭狀況可能很不了解。由于工作、居住地點流動,其朋友圈的改變比中國人頻繁,穩(wěn)定程度比中國人低。
語言反映文化,又受文化的制約,而且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兩種語言、兩種文化交織在一起,語言和文化的關系就更加復雜。教師要在教學大綱的指導下,把文化知識內容貫穿到聽、說、讀、寫、譯等語言學習中去。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lián)系、網站內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