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畢業(yè)評價要求按“標準模式”寫 遭家長質疑
“我愿意用健康、陽光來評價我兒子!”在趙女士眼里,兒子雖然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聽話、成績優(yōu)異的好學生,有時還不愿意寫作業(yè),但他對世界充滿好奇、知識面廣,F(xiàn)在兒子馬上要小學畢業(yè)了,該如何寫畢業(yè)評價呢?她是寫孩子“有情、有義、有心、有集體榮譽感”,還是要寫孩子“不愛做作業(yè)”?一開始,趙女士飽含熱情地選擇了前者,沒想到這個評價被老師打回來要求重寫,并被要求按“標準模式”寫,里面包括對孩子缺點的描述。這個要求激怒了趙女士,“憑什么。俊彼龘倪@個所謂的標準評價會伴隨著孩子走進中學,這會不會給孩子貼上標簽,影響到孩子今后的成長?這件事讓趙女士十分糾結。
家長質疑標準化評價
趙女士 兒子今年小學畢業(yè)
家長評價(原文)
2004年9月仿佛是昨天,我的孩子成為了一名小學生,開始了充滿新奇的小學之旅。6年轉瞬即逝,在學校和老師的培育及呵護下,我的孩子已從一個小娃娃長成了健康、陽光的少年。在這6年里,孩子在學習上的進步是顯而易見的,但最讓我欣喜的是,孩子在學校里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還成長為一個有情、有義、有心、有集體榮譽感的好孩子,因為在暑假里兒子會感嘆“我想我們班主任和同學了”!
這樣的評價有何不好?結果是,老師把評價打回來讓重寫,其一,字數(shù)嚴重超標;其二,評價中不能出現(xiàn)第一人稱;其三,沒有按標準模式寫!
啥是標準模式?兒子傳達了老師的要求。
第一:先總結孩子6年的學習情況,多寫寫成績方面的內(nèi)容。
趙女士:就這一條看似挺好的,但多數(shù)孩子是寫不出多少優(yōu)異成績的,這樣孩子豈不是有這6年學習生活被一筆帶過之嫌?
第二:一定要寫出客觀評價的感覺,所以不能用第一人稱寫,要看上去客觀不能帶有主觀色彩。
趙女士:天吶,我評價自己的兒子還非得客觀,誰信。窟@樣的評價沒法下筆!
第三:要寫在學校的品德方面的表現(xiàn),還有完成作業(yè)的情況。
趙女士:我覺得這部分可能有兒子表達不清的問題,孩子在學校的品德表現(xiàn)只怕家長是無法評價的;要說作業(yè)呢,小孩子偷懶不想做作業(yè)很正常,我小時候還不愛做作業(yè)呢。如果我寫真實情況,豈不是我兒子就打上了“不愛做作業(yè)”的標簽呢?我不愿這么寫!但我也不會瞎編兒子作業(yè)完成得好。我也認同做作業(yè)的重要性,但我不認同把完成作業(yè)作為評價標準!
第四:在最后一部分里,兒子說老師讓家長委婉地寫寫孩子的缺點,然后以“希望以后……”作為結束語。
趙女士:這算什么啊?才小學畢業(yè)就把一些所謂的缺點標簽往孩子身上貼,實在是太過分了!再說了,在某些老師眼里,不愛做作業(yè)算是個缺點,但他們知道我兒子在課余時喜歡看各種科學書籍嗎?我兒子仰望星空對外太空好奇無比,算是優(yōu)點還是缺點呢?憑什么在小學畢業(yè)時,孩子們就被一紙“被客觀”的標準化評價給貼上標簽呢?
- 心理學家
老師和父母不是質檢員
趙白帆 云南省健康教育所心理咨詢中心主任
孩子會向著成年人對他的描述去發(fā)展,這是最關鍵的,所以家長積極的評價非常重要。成年人的評價對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至關重要,因為孩子的自我認同和自我評價還未成熟和穩(wěn)定,他對自我的評價主要來自成人社會。
我在國外讀書的孩子說自從到了國外,最愿意見的人就是老師,因為得到的總是正面的評價和鼓勵。在孩子未成年或年輕時,無法形成積極的自我認同,也就是說,關于“我是誰?我是個怎樣的人?”這個生命中的重要命題是孩子無法自己回答的,而要幫助孩子回答這個重要問題的是成年人,父母和學校老師是最重要的人。
如果來自家長和學校老師的評價是積極的、正面的,孩子就會形成一個積極的自我認同。如果貼上負面的標簽,那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就是消極和被動的。孩子會朝著成人描述的方向去發(fā)展,這是源于心理學正強化和負強化的原理。
而且,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怎么可以用統(tǒng)一的模板來評價孩子,老師和父母不是質檢員,孩子不是產(chǎn)品,一百個孩子具有一百種特質,而我們對孩子的評價一定要能夠發(fā)現(xiàn)孩子特質的積極因素和發(fā)展空間。
- 專業(yè)人士
別讓孩子帶著標簽進中學
雷興民 中華小學校長
不應該限制家長,應該尊重家長意愿,讓他們寫自己愿意寫的評價。無論在評價內(nèi)容還是字數(shù)上,如何表達,是家長的自由。而且從實際情況來看,家長文化水平、學生個體情況都有差異,也沒必要要求家長按照什么標準來評價孩子。中華小學就不存在這種“標準”做法。
從另一方面來說,孩子處于成長過程中,將來的發(fā)展無可限量,現(xiàn)在有小毛病也是在教育范圍內(nèi),應該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改正。沒必要將孩子的小毛病寫下來,弄成白紙黑字,很容易讓人覺得小毛病變成標簽帶入中學。這也可能讓孩子進入中學這一新起點、新發(fā)展中遭遇打擊。家長有這方面的顧慮是可以理解的,也應該得到尊重。
在各種評價中,老師給出的才應是客觀評價,一至五年級是特色評價,對孩子某一方面提出肯定,不足方面提出希望或者委婉的建議;到了六年級,老師給的是綜合評價,包括德智體各方面!袄蠋熢趺磳懀抢蠋煹臋嗬,但也要讓孩子和家長可以接受,因為這些評價的目的也就是為了讓孩子改變不良傾向,以后更好發(fā)展”。
- 記者手記
誰能給我們說真話的力量
采訪中,趙女士告訴我,在小學的評價體系中,還包括學生評價,就是對自己同學的優(yōu)缺點評價及展望。學校為此還發(fā)了短信,教孩子們怎么寫同學評價。“這么小的孩子咋客觀分析同學?他們有這個能力嗎?而且很可笑地讓孩子們用第三人稱寫!”
趙女士覺得,這是讓孩子打小就不說真話;而家長評價的模式化,也在讓家長說不了真話。她本來要去找老師理論,結果被家里人給按下,“莫瘋了,兒子還在那里上學呢!”氣悶不已的趙女士只有把這些話傾訴給記者,她覺得成年人尚且受到這樣的拘束,孩子可能更容易被要求、引導著不說真話。
她的困惑不是個例,說自己想說的話,還真不容易,尤其在一個問題有標準答案的時候。在現(xiàn)實中,家長評價有標準模式,學生作文有標準規(guī)范,為了達標,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選擇說自己不想說的話。趙女士兒子的家長評價,最終結果是由孩子奶奶按照要求完成的。
“為什么不能說真話,不能承受真話的究竟是誰?”這個問題不僅僅困惑著趙女士。
春城晚報記者 羅南疆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wǎng)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lián)系、網(wǎng)站內(nèi)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