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雙減政策背景下,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當針對課堂教學的內容結構以及方法等進行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一方面教師應當在雙減政策的指導下,切實減輕學生的作業(yè)負擔,并企業(yè)加強家校溝通交流,減輕學生的校外培訓負擔。另一方面教師應當結合雙減政策的內涵優(yōu)化初中美術課堂教學,讓學生能夠在美術課堂中實現全面發(fā)展,從而積極推動雙減政策的落地;诖,本文從多方面入手探討雙減政策下初中美術課堂創(chuàng)新與優(yōu)化的策略。
關鍵詞:雙減;初中美術;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
引言:雙減政策的提出給初中美術教學提供了新的路徑和新的創(chuàng)新方向,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深刻把握雙減政策的內涵,積極推動雙減政策的落地,使學生能夠在美術學習中實現全面發(fā)展。就目前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現狀來看,依然存在一系列問題,如課堂教學方法單一,教學觀念落后等。因此,要想在雙減政策下實現初中美術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教師首先要分析當前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在美術教學中結合實際提出可行策略,在優(yōu)化美術課堂教學同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最終踐行雙減政策的內涵,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一、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教學重點偏重于技能傳授,忽視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在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中,教師往往注重對學生繪畫技巧的傳授,忽視了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導致學生在欣賞藝術作品時,只能看到表面,無法深入理解作品的內涵和美感。此外,由于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被忽視,學生難以在創(chuàng)作中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新思維受到限制。具體來說,在美術教學中,首先,教學重點偏重于技能傳授,會導致學生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只注重技巧的訓練,而忽略了美術作品的美感和內涵。這樣的教學重點會讓學生變得機械,缺乏對美術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欣賞能力[1]。其次,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往往被忽視。這會導致學生在欣賞藝術作品時,只能看到表面,無法深入理解作品的內涵和美感。此外,由于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被忽視,學生難以在創(chuàng)作中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新思維受到限制。
2. 教學方法單一,缺乏趣味性。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的方法單一,通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方式,缺乏趣味性。這種教學方式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失去學習的動力。此外,單一的教學方法也可能導致學生缺乏實踐操作的機會,影響他們的技能掌握。首先,教學方法單一。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以自己為中心的講授方式,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缺乏學習的興趣和動力。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會導致學生缺乏實踐操作的機會,影響他們的技能掌握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2]。其次,缺乏趣味性。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的內容往往比較枯燥,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和動力。這是因為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注重趣味性的設計,使得學生無法在學習中獲得樂趣。
二、雙減政策下初中美術創(chuàng)新課堂的策略與路徑選擇
1.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的內容。在初中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差異較大,在美術學習中不同學生對于同樣的學習內容有不同的理解。這就需要教師針對內容進行調整,適當地增加、刪減難度或降低要求,適應學生的能力水平和認知水平。具體來說,教師在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可以適當地增加學生感興趣的內容[3]。雙減政策下,教師應當深刻地認識到美術課堂教學中應當實現減負提質增效,要想達成這樣的目標,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便能夠很好地達成這樣的目標。當學生對學習內容充滿積極的興趣時,他們會學得更輕松,會愉快也會更好地接受所學的內容,并且能夠輕松地完成鞏固與提升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為了更好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內容,教師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例如在課堂與學生聊天,發(fā)現他們在美術或其他方面的愛好并自為切入點實現課堂教學的內容創(chuàng)新與優(yōu)化。其次,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分解學生不易理解的內容。對于學生而言,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那些抽象的內容和情感不容易被學生所理解,這就需要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教學的內容,并且進行全面的優(yōu)化,使學生能夠提升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魯迅與美術》時,為了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可以融入魯迅與美術之間的故事。通過講故事的方法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這樣的教學內容優(yōu)化,能夠讓學生找到學習美術的興趣所在,也能夠打破學生對魯迅這一人物的固有印象,從而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奠定堅實而有力的基礎。
2.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的結構。在傳統(tǒng)的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僅要在美術課堂上學習知識,還要在課后承擔較多的課后作業(yè)和校外培訓負擔。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的吸收較少,這就導致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得不布置一些課后練習來幫助學生鞏固知識[4]。雙減政策下,教師就應當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吸收更多的知識內容,并且不斷提升學習效果。具體來說,首先,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給學生自主提問的機會,轉變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現狀。因此,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創(chuàng)設平等而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濃厚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深入思考并且提出質疑,提出問題,通過師生間共同解決問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其次,教師應當完善學生的自我評價機制,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參與性與積極性,并在教學中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體作用。
例如在學習《樹石畫法》這一節(jié)課時,在學完了相關知識點之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布置隨堂練習,讓學生進行繪畫。在繪畫作品完成之后,讓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評價,這樣的評價方法,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指出他人的不足,并且自身通過反思加以改進,還能夠提升評閱的效率。學生在課堂上有所收獲,才能更好地減輕課外的作業(yè)負擔和學習負擔。
3.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的方法。雙減政策之下,教師應當對課堂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全面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以推動雙減政策的落地。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運用提問教學法,通過提問的方式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更好地了解學生掌握或沒掌握的知識,同時對課堂教學進行進一步的優(yōu)化[5]。其次,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加強美術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運用生活經驗理解美術,也能夠運用美術知識,觀察生活,理解生活,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益。
以《標志設計》這一節(jié)課為例,本節(jié)課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有哪些標志,這些標志有什么樣的美學構造和美學特點,借助這樣的方式,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用美術的方法和美術的審美情感來學習并理解這些標志所蘊含的美術知識。在學習了知識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學設計一個標志,通過這樣的方法讓學生運用生活經驗,結合美術知識內容學習,從而全面提升教學效果。
結語:綜上所述,雙減政策的提出為初中美術教學創(chuàng)新提供了新的方向,但當前初中美術教學中仍然存在一系列問題,因此應當從多方面入手優(yōu)化美術教學內容,優(yōu)化美術課堂教學結構,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提升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并推動雙減政策的落地。
參考文獻:
[1]馬靖妍.雙減下初中美術教育困境及教育策略芻議[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教育科學, 2022(2):133.
[2]蔡海燕.基于"雙減"政策,優(yōu)化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的策略[J].求知導刊, 2022(21):126-128.
[3]陳珠,周娉,朱麗萍."雙減"背景下鄉(xiāng)村初中美術教學有效性的組織實施路徑[J].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 科研, 2022(5):154.
[4]蔣慧."雙減"背景下中學美術課堂教學節(jié)奏的構建策略研究[J].教育信息化論壇, 2022, 6(4):103.
[5]陳艷輝."雙減"政策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世紀之星—初中版, 2022(16):0109-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