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翼城縣隆化中心校 尹志強 喬興國
一、提出設想
多年來,翼城縣隆化中心校語文教研團隊,深耕課堂教學領地,調(diào)研學生習作痛點,以“想做事、敢做事、做成事”的責任擔當,先行先試,大膽設想,學生習作,真道有否?序為幾何?針對這一命題,經(jīng)反復分析、研判、在陳規(guī)與創(chuàng)新的夾縫中,艱難求索,終于探出了一條科學化、序列化、系統(tǒng)化的“隆化路徑”。于是乎,教研子課題,應運而生。且冠之名曰:“道序迭進”習作教學模式。
二、支持依據(jù)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教育中應該盡量鼓勵個人發(fā)展的過程。應該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nèi)グl(fā)現(xiàn)的應該盡量多些”。2011版,新課標的理念中明確提出,“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提倡學生自主選題”。因此,“道序迭進”習作教學模式以兩個原理,一個標準,一個文本作基礎。即:《教育學原理》、《心理學原理》、《語文課程標準》、《新版語文教材》。
三、突出特性
“道序迭進”習作模式,基于課堂實踐的考量,彰顯獨特的思維方式,具有以下三大特性:工具性;可控性;實效性。
四、實施策略
學生習作之路,需要設置導航,規(guī)定路徑,指明方向。像“4×100米”接力,一條主線,循序遞進,交接順暢,四段決勝。根據(jù)教育原理,遵照認知規(guī)律,我們設置了如下操作流程。即“教之道”→“學之道”→“練之道”→“評之道”。四道遞推,循序迭進。
五、操作步驟
環(huán)節(jié)一:“教之道”:是“授知”和“解析”的過程,教師要秉承“三堅持十把握”,盡顯教道完美。
(一)堅持三個原則:針對性原則、開放性原則、探究性原則。
(二)把握十項要素
1.習作主題:分析本單元教材的共同點,準確定性重點訓練項目,確定習作主題。
2.教學目標:緊扣習作主題,學情顧及,教情加持,若干個知識點,涵蓋三維目標,滲透學生的認知度。
3.教學重點:教師審核已制定的教學目標,確定學生必須掌握的目標項,視為教學重點。
4.教學難點:與確定教學重點類似,將學生接受力有困難的目標項,視為教學難點,以期教程中得以突破
5.課前準備:教師可根據(jù)個人實際,或制作PPT或制作課件,或紙質(zhì)出示,個性化表達,形式較為靈活。
6.素材篩選:這是教師較為費心的部分,要求所篩選的素材,與單元訓練項目須高度吻合,仿性極強。切記:無關禁用!
7.寫法指導:要求教師深刻領會單元訓練項目的實質(zhì),拿準寫作方法,以精煉的總結(jié),輸給學生準確的寫作信號。
8.好題亮眼:屬于教前積累,教師自我探究過程,做到求木獻林、有備而來。
9.教學過程:重點要求教師圍繞習作主題,設計教學流程,不求內(nèi)容詳盡,但求層次分明,重點講解有策略,難點突破有技巧。
10.教后反思:實屬課堂教學自我評價。總結(jié)亮點,檢查不足,提出補救措施。
環(huán)節(jié)二:“學之道”:是“認知”和“儲備”的過程,學生遵循“三堅持、五做好”,張揚學道自如。
(一)堅持三個原則:自主性原則、靈活性原則、嘗試性原則。
(二)做好五個方面
1.習作主題:與“教之道”中大同小異,是讓學生自我感知,書面表達
2.準確審題:通過動手動腦,進一步加深對習作主題的理解,并鎖定目標。
3.習作重點:意在讓學生親自嘗試分析,掌握中心與印證中心的關系。
4.素材積累:這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屬自主行為。五個“好”(好題目、好詞語、好句子、好開頭、好結(jié)尾)覆蓋詞句片段,然后再優(yōu)中選優(yōu),提升學生評判能力,強化發(fā)散思維訓練
5.列提綱:作為“學之道”尾聲,學生對習作主題,已基本把握。再按頭、中、尾要求,“棗核”性地搭出框架,習作文本,初步成型。(教師可適當點撥)
環(huán)節(jié)三:“練之道”:是“操練”和“考核”的過程,初看似簡,細思甚繁。學生圍繞“三原則、三要求”,力保練道有效。
(一)堅持三個原則:獨立性原則、合作性原則、賦能性原則。
(二)達到三個要求:布局規(guī)范合理(題目、格式、書寫);篇幅達標字夠(符合各年級要求);內(nèi)容具體層清(選材、事例、表達)。
本環(huán)節(jié)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教師出示溫馨提示:題目寫哪師不說、請問段首空幾格;字兒標點寫工整、開頭結(jié)尾你決定;好詞好句文中用、語句表達要通順;按照提綱寫作文、師生你我都高興。(學生看——習作提示、學生想——習作布局)
第二步:學生按提示開始寫作。(教師巡視、觀察、個別點撥)
第三步:學生寫完后對照提示邊默讀、邊修改,自我檢查一遍。
環(huán)節(jié)四:“評之道”:是“學習”和“提升”的過程,師生“持三性、提三能”,收獲評道自信。
(一)堅持三個原則:科學性原則、客觀性原則、激勵性原則。
(二)提升三種能力:分析能力、評價能力、寫作能力。
(三)評價注意事項
1.評價應分為三個層次:自評、生評、師評,體現(xiàn)多元性,互補性特點。
2.評價應依據(jù)課程標準,參考小學作文評分標準,涵蓋優(yōu)秀習作六大要點,提高作文的得分率。
3.教師評語,應遵守“2+1”評價策略,突出激勵機制,貫徹新發(fā)展理念。
4.班容量大的班級,可分為若干小組,實行小組內(nèi)互評。
(四)評價操作步驟:
1.教師簡述評價指標(共六項)。
2.學生對照評價指標自評,重點從字、詞、句方面,給出相應的分值。
3.以小組為單位,學生依據(jù)評價指標,進行互評,給出對比分值,這一點很重要,為學生提供相互學習的平臺。
4.教師依據(jù)評價標準,逐項評價,給出客觀公正的分值。
5.教師做出定性評語,即:肯定兩個習作閃光點,一個需要提升的不足點。
六、定性表述
“道序迭進”習作模式,功在道序,利在迭進。扎根于心理、教育學原理,遵循于少年認知規(guī)律,系統(tǒng)化設計,精準性操作,教與學結(jié)合,學與練融通,師生參與其中,道序遞推迭進。實踐證明,切實可行,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