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翼城縣匯豐學校 柳艷艷
開展生物生活化教學,一方面拓寬課堂的空間規(guī)模,另一方面拓展教材的知識廣度。引導學生將課本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踐,以此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能力,提高素質。
一、教學目標要體現生活化
初中生物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對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這三個方向的考量。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通過引入社會熱點實現教學目標的生活化。知識目標是指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力目標則是學生能借助知識真正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則是指學生能對熱點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從中培養(yǎng)出正確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如在講解生物圈里的綠色植物時,教師可以以社會上對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數據這一熱點話題為引子,培養(yǎng)學生熱愛地球家園、保護環(huán)境的情感態(tài)度。也可以就生物基因遺傳的知識,引入試管嬰兒的話題討論,請學生們猜一猜試管嬰兒是如何成型的,又是在哪里生長發(fā)育的。初中生對試管嬰兒可能還不了解,因而也具有足夠的討論空間,教師可以順勢講講克隆羊“多莉”的故事,從而實現教學知識目標的生活化。
二、教學內容要體現生活化
初中學生仍以形象思維為主,需要借助生活化的講解方式來理解生物學中一些抽象的概念或理論。在教學過程中,最好應用生活中的現象來講解生物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善于發(fā)現、挖掘生活中的生物問題,然后將其呈現在課堂上,將其巧妙地融入生物知識的講解上。如在講解動物體的結構層次時,學生對概念層次較難理解,教師可以以學校為例解釋。學校的層次是:學生——班級——年級——學校,動物體的結構層次是什么?學生很容易得出動物體的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動物體。又如在講授生物適應環(huán)境的課程時,利用窗外的樹木等對生物學知識進行最親近的體驗,利用好生物實驗室以及圖書館等資源,將生物學課本上的知識盡可能多的在生活中實踐出來,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存在。如在炎熱的夏天,我們喜歡在蔭處乘涼。但是在大樹的樹蔭下乘涼卻比在房屋下躲太陽顯得涼爽得多。讓學生們思考這一現象,這是因為植物會進行蒸騰作用,植物本身蒸騰出的水分變成水蒸氣時,會吸收熱量,也就是帶走了大樹周圍的熱量,所以會顯得涼爽得多。
三、教學形式要體現生活化
教學形式不應拘束在教師的滿堂灌方式中,我們需要借助多樣化的活動,讓教學形式也變得富有趣味而且生活化。比如在講到環(huán)境保護問題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觀看一些關于治水油問題的報道和視頻資料,然后趁此機會介紹說,科學家經研究已找到利用治水油提煉生物柴油的方法,預計不久將投入使用,這樣的教學形式,利用生活的中的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引發(fā)學生的思考,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又如,在講解概念時,教師通過設問,讓學生能夠結合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積累來猜測答疑。還可以通過更加具有互動性質的活動來將課堂內容有機地融合到教學中?梢宰尭鹘M學生分別扮演生物圈中的不同成分,從而站在這一角度去思考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部分存在的必要性,從而加深對自然生命的理解。當然,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探究,讓學生親自栽種種子,感受綠色植物的生長過程,從而近距離感知植物生長的各個階段。
四、教學評價要體現生活化
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要求改革學生評價,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同樣在生物學科中我們也要改革。生物知識來源于生活,也必將應用于生活。我們的評價也要體現生活化。探究活動過程中體現的創(chuàng)新精神,團隊意識,動手能力,社會調查時的設計思路,語言溝通能力等等都可以作為評價的方面。如,《合理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一課,學生拍攝照片的完成情況,營養(yǎng)餐的營養(yǎng)是否全面、合理都可以作為評價方式。比較常用的作業(yè)評價,也可以加入生活元素。在布置課后作業(yè)時,可以用實際問題來設題目,如在學習環(huán)境的污染問題時,請學生結合身邊的環(huán)境污染現象,分析污染原因,并探究污染治理的辦法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