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耀中國際學術(shù)講座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本報訊 5月22日上午,美藉華裔學者、文化評論家劉耀中國際學術(shù)講座研討會在北京國誼賓館召開,中國畫報協(xié)會執(zhí)行會長、原人民畫報社社長兼總編輯邢雁,著名詩人、《稻香湖》詩刊主編艾砂、馬乙亞,中國文化發(fā)展專項基金秘書長、中國國學詩書畫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王耀東,作家報總編張富英,詩人、書法家、《科技信息報今日文教周刊》主編靳新國(笑琰),詩人沉沙、《海淀文藝》主編、詩人張福成,《今日文藝》主編、詩人黃長江,作家、評論家、《〈京華網(wǎng)〉主編李惟旭,著名詩評家許慶勝,〈北京那些事兒〉叢書主編劉輝等三十余人參加了研討,與會者就劉耀中先生的著作《死亡的超越》和《詩人與知識分子——心理學:死亡的超越續(xù)篇》,以及劉耀中先生的愛國精神和詩歌境界,他對全世界著名詩人的心理解析和詩歌解析展開廣泛研討。此次研討,與會者一致肯定了劉耀中先生的學術(shù)成就及其思想。
會上,本報主編靳新國向劉耀中先生贈送了書法“詩心中國”和“風雨知多少,春色屬詩人”。
(本報記者 笑琰 姜興)
相關(guān)連接:
劉耀中 美藉華裔學者,水源工程師,文化評論家。1934年10月24日出生于廣東省中山縣一個華僑家庭。畢業(yè)于南加州大學土木工程系。1983年以來撰寫了大量哲學、宗教、文學、藝術(shù)等方面的評論,在美國、香港、臺灣和大陸發(fā)表,并在大陸出版了《榮格、弗洛伊德與藝術(shù)》、《新生代的視野:一位美藉華人談西方文化》、《詩人與哲人》等書。
主要專著: 1,《榮格、弗洛伊德與藝術(shù)》;1989. 2,《新生代的視野:一位美藉華人談西方文化》;1993. 3,《詩人與哲人》;1995.
中國畫報協(xié)會執(zhí)行會長、原人民畫報社社長兼總編輯邢雁
《稻香湖》詩刊主編艾砂
中國文化發(fā)展專項基金秘書長、中國國學詩書畫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王耀東
東方或中國詩歌,向西方學習什么
心靈的啟迪
——讀劉耀中文集
胡玉枝
在這初夏的微風里,終于盼來了這次研討會。其實很早就期待了,曾向王耀東老師請教怎樣突破自己創(chuàng)作上的瓶頸,王老師就推薦了劉耀中先生的這套書,并給我寄來了,當手捧著這兩卷書時,內(nèi)心的感激真的是無以言表。
因為在歲月滄桑里,顛簸沉浮,于靜僻的一隅,獨守孤獨的精彩,是風姿,也使視野受限。得此饋贈,如久逢甘露,急迫地翻開書頁,深讀細品,一下被書中的恢宏與淵深所震撼。仿佛醍醐灌頂,亦如洞天別開的一扇心靈之窗。
這卷書為我們打開了西方文學特別是西方詩學的視野,是一次心靈的撞擊。書中幾乎攝掠了二十世紀西方所有的詩歌流派及其代表,從偉大的詩人、女詩人、朋克詩人、黑人詩人到海外華裔詩人;從心里分析、比較文學與宗教、超現(xiàn)實主義,到現(xiàn)代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宗教與政治、哲學與科技等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充分論證了中國古典文化對世界文學的影響,并以詩人的經(jīng)歷和作品為依據(jù),深刻闡述了性、意識、信仰及宗教對詩人創(chuàng)作的作用及其深遠影響,證明了文學的靈魂是超越死亡的,是彌久長存的,從而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文藝理論體系。也充分體現(xiàn)了劉耀中先生的廣博和深邃。
開篇中的偉大詩人葉芝,他的情感經(jīng)歷,他的象徵學,他的考古學、他的魔術(shù)及他的那些詩作,都論證了性、意識、及宗教對詩人創(chuàng)作的深刻影響,葉芝深信生動活潑、鮮活而有吸引力的作品,絕非人力而為,是借助神秘與魔術(shù)的創(chuàng)造,形式是精神的體現(xiàn)。葉芝雖然沒有宗教信仰,但他相信佛教的因果,其實這也是一種宗教信仰,并對他的作品有著直接的影響。比如:圣人站在上帝的圣火中/像鑲嵌在墻上的金子/來自圣火,卻在世俗中旋繞/我靈魂的歌唱家/耗盡了心血/渴望擒縛那垂死的野獸
兩個意象派女詩人杜麗特爾和羅威爾。杜麗特爾與意象派鼻祖龐德的愛戀,鐫刻在生命里,并深深地影響著她的作品。而龐德深受中國文學和孔子作品影響,因此杜麗特爾的詩風簡潔樸素空靈自由。而她對神話圖騰的崇拜以及佛洛依德對她的啟蒙,也正說了,意識、靈魂及宗教對詩歌創(chuàng)作的深遠意義。羅威爾也受龐德影響但又獨有新意,她曾用中國詩、日本俳句等多種詩體寫詩,而“紫丁香中的我”成就了詩人。那些超意識的空靈,來自冥冥中的點化。
以致朋克詩人的不道德,黑人詩人的自由抗爭,及書中對佛洛依德、榮格、超現(xiàn)實主義、現(xiàn)代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新柏拉圖主義、結(jié)構(gòu)主義、解構(gòu)主義的剖析和解白,都給予視覺和心靈的撞擊。
用心靈拜讀書中每一位詩人,感受著那些超越,感受著那些經(jīng)歷與成就,尤其那些女詩人所給予我觸及靈魂的沖擊和震撼:歇斯底里是詩人的特質(zhì),它來自詩人的經(jīng)歷、心理、意識及信仰,歇斯底里是靈感的噴發(fā),是激情的燃燒。而詩人的苦難和特殊的情感經(jīng)歷以及強大的外在壓抑,造就了詩人的內(nèi)涵,苦難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歧視是崛起的動力,信仰和宗教是不可或缺的,而絕非淺薄的迷信之論。那些人所不及的,那些突然而至的,那些遙遙相應(yīng)的,不正是那無覺而不可言說的宗教與信仰嗎!它伏潛在每一個詩人的靈魂深處,流淌在筆端。
當下傳承的缺失,人們在浮躁的欲望中攀爬,丟棄了沿延五千年的華夏古文化,在虛空中尋找慰藉。而我們的古典文學在影響著世界的文學發(fā)展,成就著一個個諾貝爾文學者。回歸吧,出游的靈魂,讓華夏五千年的古文化再度燦爛是當下詩人的責任和義務(wù),更是超越死亡的文學啟迪。
敬佩至極: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劉耀中先生
有幸得到北京儒博文化藝術(shù)院長、中外名流交流總會董事長黃長江先生的誠邀,我能參加劉耀中先生的文化成就的研討會。首先,我受《僑星》雜志社北京通聯(lián)處陳效琴主任及我的同仁之委托,向劉耀中先生表示我們最誠摯的祝賀!
感謝劉先生歷經(jīng)半個多世紀的不懈努力,在眾多領(lǐng)域取得不凡的業(yè)績。我們?yōu)橄壬鷮τ谥形魑幕涣髦蝎@得卓越成就甚感欣慰。通過了解我們知道:劉耀中先生是著名的文學評論家,對各種流派、各種文體的著作均有涉及;劉先生學識淵博,本人長于理科,在哲學、宗教、心理學研究方面都獲取過驕人的碩果。
令我們國人尤為感嘆的是,劉耀中先生雖然居住海外多年,但一顆炙熱的中國心依舊一如既往。他關(guān)注中國所發(fā)生的一切:為蓬勃發(fā)展的經(jīng)濟速度而振臂高歌;為迅猛崛起的中國大政方針獻計獻策;為所有阻礙和諧發(fā)展進程的羈絆而夜不能寐。一腔愛國情懷,足以是所有華僑、海外僑胞的楷模與典范。
劉先生深深體會到,自己的祖國不振興,即使在海外有多大的多超人的抱負也難以實踐。身為黃種人,劉先生最為體驗外國政策的歧視態(tài)度;诖,劉先生始終與祖國心心相映。我們不會忘記,劉先生不僅為美國人民帶來福祉,傾全力實現(xiàn)西部加州北水南調(diào),而且在中國三峽工程還未開工的初期,就曾誠懇地向當時的水利建設(shè)部長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并受到部長的高度稱贊與重視。劉耀中先生善于洋為中用,善于勤奮思索,善于從高深的知識海洋中汲取營養(yǎng)。因為如此,先生的廣泛愛好是有深厚根基的。
身為海外多年水利專家,依舊迷戀于中國文化研究,對史學對詩學對易經(jīng)的深刻領(lǐng)悟,足以叫人震驚。用什么去解釋那?唯有根植于祖國的那份赤子之心在不停地跳動,唯有不斷汲取悠久的華夏文化那份情愫那份追逐牽動于他。最重要的是,劉耀中先生始終難以忘懷的是那不可欺辱不可戰(zhàn)勝的中國尊嚴!能做到這一點,恐怕不是所有華人華僑能企及的。
中西方的文化交流需要熱心人。劉先生豈止是熱心?他已經(jīng)把畢生的經(jīng)歷與智慧融入其中。正因為生活在美利堅國度,劉先生的視野極其開闊,在批判地吸納各種文化流派的同時,他沒有忘卻中國文化根基對世界文化的引領(lǐng)作用。通過對《易經(jīng)》、道學、佛學的研究,劉先生意識到西方哲學、心理學、宗教,都會以深厚的中國文化為基石。任何否認與割裂古老而神秘的中國文化的企圖都會站不住腳。由此可以推斷:學習研究西方文化,劉耀中先生無疑是當代不可忽略的中堅力量的支柱橋梁。
中國文化之浩繁、之深邃,足以叫國人所驕傲。華夏文明的獨創(chuàng)性,不可復(fù)制性,是全球居民的共同財富。我們應(yīng)該相信:中國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引領(lǐng)世界文明一支不可替代的奇葩。妄自菲薄,與我們無關(guān)。
我們可能不會深刻了解劉先生研究成果的深邃意念,更談不上卓有成效地領(lǐng)會其實質(zhì)。我們所觸摸到的是,劉先生永無休止的追逐知識的愛國情懷。
我們注意到:先生對世界詩歌流派的鉆研項目與探討結(jié)論。每一篇學術(shù)探討不僅僅停留在一般的意象層面的解讀,而是放在大環(huán)境中高屋建瓴般地引領(lǐng)其閱讀趣味,并不妨礙細細地饒有興趣地咀嚼。通過心理學、宗教信仰、人文歷史所契合的內(nèi)涵,先生善于深刻剖析內(nèi)心深處的感受。先生推崇唐詩宋詞,也力圖用中國傳統(tǒng)的理念、傳統(tǒng)的文化格調(diào)來釋解。這就是先生執(zhí)著如一的中國情結(jié)。
誰都可以知道,中國近代史經(jīng)歷了太多的曲回與磨難,尤其建國以來種種自身的挫折以及西方人的誤讀、誤解。我們看到,早期就生活在美國的劉耀中先生始終不移地堅守自己的信念,要說一句難能可貴,是否語言太苛刻些?劉先生的脈搏并沒有因為異國他鄉(xiāng)的經(jīng)歷而有所更改。
今天的研討會除了褒獎劉耀中先生獨特的愛國情意,那就是抱著敬佩心情欣賞揣摩先生多年精心鍛造的浩繁力作。我們有理由確信:劉先生的創(chuàng)作激情不因年齡的客觀增長而減退;劉先生所涉獵的領(lǐng)域隨著閱歷之豐厚會有更堅實的建樹;劉先生對中華民族的卓越貢獻應(yīng)該、也會彪炳史冊!
最后祝劉耀中先生身體康健,期待著更多的作品問世。
2011·5·19
中華文教網(wǎng)簡介 | 投稿指南 | 聯(lián)系我們 | RSS訂閱 | 版權(quán)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 (C) 2018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quán)所有 中華文教網(wǎng) 京ICP備10012388號
網(wǎng)站投稿、合作:電話:18610236845 郵件:zdkw2005@163.com
QQ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