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沭縣文學創(chuàng)作中心 胡順曉
音樂課在人們的觀念中一直被認為是一種娛樂和消遣課程,在學校教育中的功能是陶冶情操,培養(yǎng)集體主義精神,進行德育教育的輔助手段,另外還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如何發(fā)揮音樂審美能力,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美育功能。如何發(fā)揮音樂教育在提高學生素質中的獨特作用,是當前音樂教學改革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素質教育在音樂教學中的理解
在音樂學科中,無論是音樂創(chuàng)作、鑒賞、表演、評論都有其自身的研究領域,并有著完整的理論體系,是完全獨立的一門學科。而無論從事其中哪一項的學習,學習者都需要理解、想象、聯(lián)想、記憶、創(chuàng)造諸思維功能的參與。多種思維功能的參與,說明了音樂學習具有與其他智育學科一樣的腦力勞動特征,即具有智育特征。遺憾的是人們習慣上以音樂作品的演唱、演奏教學、看待整個音樂教育,無須思維,更無須創(chuàng)造性。這實在難免有以偏概全之嫌。在音樂課中學習演唱、演奏技能、技巧,同其他應用學科的基本技能一樣,僅屬于研究和應用的基本手段,不是音樂教育的全部內容和目的。眾所周知,音樂教育作為學校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學,心理及身體素質等方面均可起著重要的輔助促進作用。然而在應試教育條件下,不僅音樂教育的應有地位受到許多學校、家長和學生不同程度的忽視,而且嚴重影響了音樂教育的上述功能的發(fā)揮。隨著當前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以及素質教育觀的確立和實施,為確立音樂教育應有地位奠定了基礎,也為音樂教學的改革與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二、素質教育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在素質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音樂教育的位置將逐步得到提高,音樂教育的功能將得到更好的發(fā)揮。音樂教育可以促進學生智能的發(fā)展,古今中外許多高智能的名人如孔子、愛因斯坦、盧梭、歌德、列寧等大都酷愛音樂,可以說音樂對于他們的事業(yè)成就具有一定的影響。學校音樂教育不僅幫助學生形象地認識客觀世界,擴大他們的知識視野,并且可以以樂促智,讓他們的智能得到多方面的發(fā)展。如在音樂欣賞和唱歌時,學生會產(chǎn)生注意、記憶、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動,這能促進學生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的發(fā)展,讓其獲得活躍的思維能力;在器樂演奏中,學生手、腦、眼、耳并用,這能極大地開發(fā)智力,全面發(fā)展學生的智力、鍛煉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使他們成為全面發(fā)展的創(chuàng)造型人才。然而,由于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在音樂教學中往往不同程度地會有應試教育的烙印,在音樂教學中還存在著脫離了素質教育的方向。例如,在音樂教學中,還存在著用專業(yè)教育的眼光和要求看待普通學校的音樂教育問題:重視音視一節(jié)音樂公開課的質量,忽視平時的教學質量;重視音樂尖子人才的培養(yǎng),忽視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重視音樂專業(yè)知識,技能訓練,忽視了音樂教育對德、智、體等各育的重要輔助促進作用。甚至在某些做教學公開課,示范課的“骨干”教師中,存在著抓少數(shù)“重點“音樂班的問題等。以上的這些做法是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的。盡管在應試條件下,也對音樂教學進行過各種各樣的改革試驗,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應該說,只有在素質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才真正給音樂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并為改革的成功創(chuàng)造了條件。
三、素質教育在音樂教學中的實施
學校音樂教育應注意抓住音樂的基本特征,讓學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樂,用音樂之美陶冶性情,樹立健康的審美情趣,實現(xiàn)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應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促進學生主體意識,也就是人的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和主觀能動性的發(fā)展,使之人人成功。例如:在口風琴進課堂的器樂教學中,注意發(fā)揮學生的內在潛能,但必須面對學生的個體差異。由于口風琴是一種群體性教學樂器,它比較簡單易學,但也需學生掌握利用氣息控制的吹奏技巧,還需掌握右手正確指法的彈奏。為使學生都有充分表現(xiàn)自己的空間,并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主動地學習。無意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演奏能力、感受能力、表現(xiàn)能力與合作能力。從而對兒童的健康心理素質的形成,起到了促進作用。例如:在《山谷靜悄悄》一課的合唱教學中,潛心挖掘教材中措繪大自然美麗風光的內涵,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感受這首藝術歌曲所表達的意境的學習環(huán)境:音樂教室的講臺前,布滿了鮮花綠草。利用現(xiàn)代化電教媒體,投影出巨幅森林畫面。照明燈上布置一些深淺不一的綠色彩條,使教室的光線適度、柔和,黑板上掛著工整、清晰的大歌片,十分醒目。當音樂聲起,隨之播放從電視片《動物世界》中剪輯下來的描繪大自然風光的錄像片斷,這首藝術歌曲的形象有靜、有動,隨之動感不斷加強,高潮后力度漸弱到最弱。在這音與像完美結合的教學氛圍中,孩子們的情感為之觸動。他們猶如身臨其境,展開了豐富的想象與聯(lián)想。感受著偉大祖國的名山大河之美妙。加上教師形象生動的教學語言,準確漂亮的指揮手勢,流暢而富于表現(xiàn)的鋼琴伴奏等,無疑對學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熏陶與感染。
總之,素質教育在音樂教學中不但能促進學生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的發(fā)展,讓其獲得活躍的思維能力:還能使其性情、精神、氣質以及思想意識、思維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會發(fā)生巨大的變化,讓其一生獲得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為習慣,極大地開發(fā)他們的智力、鍛煉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使他們成為全面發(fā)展的創(chuàng)造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