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閱讀在幼兒園保育教學中的實踐
山西省翼城縣北關幼兒園 朱紅珍
分享閱讀,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大書閱讀”,是指通過成年人和兒童共同閱讀一本書的類似游戲的活動,讓兒童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得到多方面的發(fā)展,主要以培養(yǎng)兒童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發(fā)展兒童基本的閱讀能力為目的。分享閱讀主要以成年人為兒童逐字朗讀為主,多次重復朗讀之后,隨著兒童對故事情節(jié)和讀本語言的熟悉,從而逐步提高兒童對閱讀活動的參與性。
一、猜圖——激發(fā)兒童表達的欲望
在分享閱讀的教學活動中,兒童接觸讀本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猜圖環(huán)節(jié)。對于兒童來說有著先入為主的關鍵作用,因此教師在猜圖環(huán)節(jié)中的教育觀念、態(tài)度和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在猜圖過程中教師主要借助提問來引導兒童。那什么樣的問題才能更有效地打開兒童想象的空間,激發(fā)兒童表達的欲望呢?就是兒童不能簡單的用“是”與“不是”來回答教師的提問,而問題本身并不存在固定的標準答案,只要兒童是根據(jù)問題本身談論的內容,符合兒童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都屬于標準答案。只有這種開放性的問題才能夠有效地打開兒童的想象空間,激發(fā)兒童語言表達的欲望。我在執(zhí)教讀本《豆豆和大黃狗》的過程中,當幼兒觀察封面時,我提出的問題是“你看到了什么?他在干什么?”兒童立刻就議論開了,由于我的提問沒有限制和標準的答案,兒童喜歡說什么就說,作為教師的我并不會對兒童的回答進行正確與錯誤的評定,所以兒童在仔細的觀察、相互的交流引導下說出了很多不同的答案。
二、朗讀——有效提高兒童的理解能力
朗讀的目的是引導兒童在潛移默化之中掌握正確的語言使用方法,并在反復的朗讀中逐漸提高兒童的閱讀理解能力。我們知道口語和書面語言是構成語言的兩種不同形式,它們之間存在著極大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如果我們想讓兒童會講故事,必須先學會讀故事。通過教師的反復朗讀為兒童營造出熟悉的語言環(huán)境,而兒童在反復的朗讀中,能夠逐步結合自己已有的語言經驗,從而達到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在這種反復閱讀的語言環(huán)境的熏陶之下,兒童會潛移默化的掌握正確使用語言的方法,并提高兒童對文學作品的閱讀理解能力。我在執(zhí)教讀本《豆豆和大黃狗》中,兒童可以通過讀本掌握“急急忙忙”、“慌慌張張”、“滿頭大汗”這些表示情緒變化的詞語。兒童會在反復的閱讀中會逐步掌握固定句式“星期×,豆豆××××地對媽媽說‘那只大黃狗總是×我!蓖ㄟ^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我們可以看出,分享閱讀不僅為兒童提供了一個豐富的畫面,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還為兒童創(chuàng)造了一個語言環(huán)境,讓兒童在多次的重復朗讀與學習后,自然地掌握使用語言的正確方法,為兒童接下來的獨立講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拓展——提高兒童語言表達的能力
在分享閱讀活動中,最后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拓展活動。在拓展活動中教師應該盡可能的為兒童提供一個可以自由發(fā)揮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讓兒童在自由創(chuàng)造中運用多種表達形式表現(xiàn)對讀本的理解,從而不斷地鞏固和提高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兒童可以通過繪畫、手工的形式,把自己對讀本的理解表達出來,在繪畫作品和手工作品的支持下,兒童在表達方面會更加自然、流暢。因此,分享閱讀活動不僅是一個讓兒童感受閱讀、享受閱讀的過程,更是一個讓兒童從看故事、聽故事自然地過渡到講故事、編故事的過程。
通過分享閱讀的教學活動,我們可以體會到兒童在分享閱讀中感受到的是游戲和快樂,兒童在游戲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學會了閱讀,喜歡上了閱讀?此苾和皇沁M行了簡單地閱讀活動,但通過這種閱讀方式,不僅發(fā)展了他們的閱讀能力,而且他們的思維能力、語言能力和交往能力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在分享閱讀中培養(yǎng)起的良好閱讀習慣,將會使他們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