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諸城市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教育實踐基地 朱佰玉
音樂是人類文化的重要傳承,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和智慧的結晶。對小學生進行音樂教育,寓教于樂,是當今社會的一種發(fā)展趨勢。實踐證明:喜愛音樂,經常參加音樂活動的學生,大多感情豐富,興趣廣泛,思維敏捷,語言表達能力強,因此音樂對于兒童良好品德和性格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能給小學生上好一節(jié)有意義的音樂課呢?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學生時代正是富于想象的時代,音樂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聯(lián)想力和想象力。一節(jié)生動有趣的音樂課能使學生從中受益匪淺,音樂的本生是固定的,如何能讓音樂“活”起來,就在于老師在課堂上如何引導學生。 例如在教小學歌曲《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在上課之前可以介紹一些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然后老師可以在教唱這首歌曲之前有感情地配樂朗誦一遍,配合音樂的意境,加上有感情的朗誦,讓學生融入其中,幻想著自己就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和月亮、云朵、晚風相依相伴的情景,能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歌曲中凄涼的氣氛和舊社會痛苦的回憶。
二、課堂必備的環(huán)節(jié)
1. 師生之間的互動性。音樂課本身就是要做到“寓教于樂”。傳統(tǒng)的音樂課是老師教一句、學生唱一句。如何能讓音樂課不再死板,離不開老師和學生的配合。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對課堂教學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如果只是在課上提提問題、唱唱歌,可想而知課堂的氣氛會顯得多么單調、乏味,這顯然不是音樂教學的目的。在課堂上如何和學生玩音樂?以往的課堂教學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是課堂的主人,一味地給學生灌,久而久之學生失去了學習音樂的興趣。而今天我們打破了以往的教學模式,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在課堂上老師應該走進學生中去和學生玩音樂,將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重新喚起。
2.在玩中學、學中玩。一些小游戲是音樂教學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一種手段,能更好地把學生引入課堂。要把游戲恰如其分、靈活自如地運用于教學中去,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小學生天生好玩、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能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可以大大提高教學質量,讓他們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動手又動腦,放棄了枯燥的教唱方法。如果想讓課堂氣氛變得“活”起來,好的導入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經常說到,沒有好的開始就沒有好的結束。作為導入過程的游戲,其作用是揭示課題,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也可以提高學生對這節(jié)課的求知欲望。比如在教唱歌曲《蝸牛與黃鸝鳥》,這就要利用到多媒體設備,老師在課前準備好蝸牛和黃鸝鳥的相關圖片,課堂剛開始的時候,首先放映事先準備好的圖片,問問學生們認不認識它們,然后就可以聯(lián)系到這節(jié)課要教唱的曲目,通過這樣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可以更好地提起學生的求知欲望。
三、課后總結
教學反思對上好一堂音樂課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所謂教學反思就是指老師對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一堂優(yōu)質的音樂課除了在課堂上的教學以外,恰如其分地總結也是不容忽視的。從一名普通的音樂老師到一名優(yōu)秀的音樂老師離不開教學總結。課堂上,老師面對一群活潑好動的學生,無論課前怎樣準備,也難以料到課堂上會發(fā)生的各種情況。所以老師要根據學生在課堂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種種反映做好記錄,對以后的教學會有很大的幫助。這就需要老師們記錄下這些點點滴滴,并可以在此基礎上不斷地完善。
綜上所述,想要給小學生上一節(jié)音樂課并不難,但是想要上一節(jié)好的音樂課離不開老師們課堂上的精心安排和諄諄教誨,只有在教學當中不斷地積累經驗才能不斷地充實和完善自己,并且可以更好地教導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