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閱讀教學中普通存在著:“教師講得多,分析得多,學生讀得少”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強調(diào)了多讀。這么一來,新的問題又出現(xiàn)了,你不是強調(diào)多讀了嗎?于是就有老師一遍又一遍的讓學生讀,由于目的不明確,要求不具體,方法不靈活,學生讀著感覺索然無味,不想讀,不認真讀。針對這種現(xiàn)象,張?zhí)锶粝壬岢觥蛾P(guān)于改變閱讀教學現(xiàn)狀的幾點建議》,就其中的一點談談我們自己的見解,與大家共勉:
怎樣組織學生讀書?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以問促讀。每一次組織學生讀,目的不在于讓學生立即找到答案,而是引導學生、啟發(fā)學生去讀書。問后而答,讀后而答。我們通過在實際教學中的實踐的確是一個好一方法,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到底什么是“以問促讀”呢?小語教學泰斗于永正老師說“就是根據(jù)教學目的、要求,精心設(shè)計問題。如果問題由學生提出來更好,但這決不意味著教師可以不動腦子,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一邊讀一邊想,‘潛心會文’,不僅讀懂課文,而且在讀書過程中逐步提高閱讀能力,著就是‘以問促讀’。”
“以問促讀”是符合學生閱讀的心理過程的。眾所周知,思維活動一般總是從問題開始的。在學習中學生只有遇到困難,感到有問題必須自己去解決,才會積極地思考。因此,教師設(shè)計精當?shù)膯栴}進行提問,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是促進學生積極思考,進入課文“情景”中去的重要手段,是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手段。
于永正老師“以問促讀”絕不等于一問一答。問的目的是促進學生讀書,怎樣的問題才能促讀呢?
首先,設(shè)計的問題要從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出發(fā),有思考價值,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趣味性,能激發(fā)起學生讀書的欲望,同時,課堂提問也要有層次性。
“以問促讀”也并不等于“滿堂問”, 而是讓學生帶著問題一邊讀一邊想,然后認真討論,全班交流,老師精講。提問是手段,促讀才是目的,讓學生問后面而讀,讀后而答,真正做到面向具體學習。
“以問促讀”,可以改變“老師講得多,學生讀的少”的現(xiàn)狀,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有益于語言的學習。但是許多年輕教師,理論上懂但實際操作就有了難度,我們覺得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腦中有課標,課標是我們前進中的燈塔;
腦中有教材,認真研究教材,好好使用教材;
眼中有用書,幫我們明確目標,重難點,教學建議幫我們理好思路;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學生的高效學案,課后問題都是編者圍繞教材的重難點精心設(shè)計的,這些都可以擇其精華,化為己用,作為我們突破難點的拐杖,幫學生把文本讀寬讀厚。
教無定法,教學有方,讓我們不斷探索,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作者單位:山西省文水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