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春節(jié)食俗
作者: 佚名 來源:科技信息報今日文教周刊2014年1月20日A6版 更新:2014-01-24 09:16
春節(jié)的起源據(jù)史籍記載,春節(jié)在唐虞時叫“載”,夏代叫“歲”,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澳辍钡谋玖x指谷物生長周期,谷子一年一熱,所以春節(jié)一年一次,含有慶豐的寓意。又傳,春節(jié)起源于原始社會末期的“臘祭”,當時每逢臘盡春來,先民便殺豬宰羊,祭祀神鬼與祖靈,祈求新的一年風調(diào)雨順,免去災禍。他們用朱砂涂臉,身披鳥羽,唱跳吃喝,熱鬧非凡。至于互相拜年宴請,則起自漢初,對此《通典》有所記載。
歷代春節(jié)食俗
東漢時期,祭祖是春節(jié)的重要活動和習俗。據(jù)崔提《四民月令》稱:“正月之朔,是為正日。躬率妻孥,潔祀祖禰。及祀日,進酒降神畢,乃家室尊卑,無大無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婦曾孫,各上椒酒于家長,稱觴舉壽,欣欣如也!
南朝時期,春節(jié)闔家互相拜賀、飲宴,并開展娛樂活動。據(jù)粱人宗懔《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欽桃湯。進屠蘇酒、膠牙餳,下五辛盤。”還有畫雞、燃爆竹、懸索、乞如愿等游戲。
唐宋元明清時期春節(jié)食俗中的禮儀成分逐漸加重。據(jù)南宋吳自收《夢梁錄》記載:“土大夫皆交相賀,細民男女亦皆鮮衣,往來拜節(jié)”,《梵天廬叢錄》記載:“男女依次拜長輩,主者牽幼出謁親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清波雜志》載:“宋元佑年間,新年賀年,往往使用傭仆持名刺代往”。親朋拜年,主家必須設宴款待,酒肉異常豐盛。據(jù)《嘉泰會稽志》記載:“元旦男女夙興,家主設酒果以奠,男女序拜,竣乃盛服,詣親屬賀,設酒食相款,日歲假,凡五日而畢!敝燎宕,《帝京歲時紀勝》云:“士民之家,添衣冠,肅佩帶,祀神祀祖;焚楮帛畢,味爽闔家團拜,獻椒盤,斟柏酒,扶蒸糕,呷粉羹。出門迎喜,參藥廟,謁影堂,具柬賀節(jié)。路遇親友,則降輿長揖,而祝之日新禧納!保瑢τ谇皝戆菽甏,“縱非親厚,亦必奉節(jié)酒三杯。若至戚忘情,何妨爛醉!俗說謂新正拜節(jié),走千家不如坐一家。而車馬喧闐,追歡竟日,可謂極一時之勝也矣”。
春節(jié)各地食俗
漢族的春節(jié)食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糍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九、全魚、美酒、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饌為主;并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lián)、貼年畫、貼剪紙、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守歲、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如年夜飯,尤為講究:一是全家務必聚齊,因故未回者必須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體現(xiàn)團圓之意;二是飯食豐盛,重視“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餃子叫”萬萬順”,酒水叫“長流水”,雞蛋叫“大元寶”,金魚叫“年年有余”;這條魚準看不準吃,名為“看余”,必須留待初一食用。北方無魚的地區(qū),多是刻條木頭魚替代;三是座次有序,多為祖輩居上。孫輩居中,父輩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飲酒。吃飯時關門閉戶,熱鬧盡興而止。除夕的家宴菜肴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
舊時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干飯,燉豬肉、牛羊肉、燉雞,再做幾個炒菜。陜西家宴一般為四大盤、八大碗,四大盤為炒菜和涼菜,八大碗以燴菜、燒菜為主。安徽南部僅肉類菜肴就有紅燒肉、虎皮肉、肉圓子、木須肉、粉蒸肉、燉肉及豬肝、豬心、豬肚制品,另外還有各種炒肉片、炒肉絲等。湖北東部地區(qū)為“三蒸”、“三糕、“三丸”。“三蒸”為蒸全魚、蒸全鴨、蒸全雞;“三糕”是魚糕、肉糕、羊糕;“三丸”是魚丸、肉丸、藕丸。哈爾濱一帶一般人家炒8個、10個或12、16個菜不等,其主料無非是雞鴨魚肉和蔬菜。贛南的年夜飯一般為12 道菜。浙江有些地方一般為“十大碗”,討“十全十福”之彩,以雞鴨魚肉及各種蔬菜為主。江西南昌地區(qū)一般十多道菜,講究四冷、四熱、八大菜、兩個湯。
各地除夕家宴上都有一種或幾種必備的菜,而這些菜往往具有某種吉祥的含義。比如蘇州一帶,餐桌上必有青菜(則安樂菜)、黃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懇懇)。湘中南地區(qū)必有一條一公斤左右的鯉魚,稱“團年魚”,必有一個3公斤左右的豬肘子,稱“團年肘子”。皖中、皖南餐桌上有兩條魚,一條完整的鯉魚,只能看卻不許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余,另一條是鰱魚,可以吃,象征連子連孫,人丁興旺。祁門家宴的第一碗萊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筍、蝦米、鮮肉等制成,含義為“和氣生財”。
合肥的飯桌上有一碗“雞抓豆”,意思是”抓錢發(fā)財”。管家人要吃一只雞腿,名為“抓錢爪”,意味著明年招財財進寶。安慶的當家人要在飯前先吃一碗面條,叫“錢串子”。
南昌地區(qū)必食年糕、紅燒魚、炒米粉、八寶飯、煮糊羹,其含義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魚、糧食豐收、稻米成串、八寶進財、年年富裕。
北方地區(qū)春節(jié)喜吃餃子,其寓意團結(jié),表示吉利和辭舊迎新。為了增加節(jié)日的氣氛和樂趣,歷代人們在餃子餡上下了許多功夫,人們在餃子里包上錢,誰吃到來年會發(fā)大財;在餃子里包上蜜糖,誰吃到意味著來年生活甜蜜等等。
免責聲明: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
中華文教網(wǎng)weimi588.com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quán)均為
中華文教網(wǎng)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在轉(zhuǎn)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中華文教網(wǎng)(weimi588.com)違反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
中華文教網(wǎng)部分文章未注明出處和轉(zhuǎn)載的,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在接到相關權(quán)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