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著愛心走向學生。學生最需要教師的愛,需要與人交往,需要得到教師的尊重和理解。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要善于運用鼓勵性評價,要善于以商量的口氣和學生說話,激勵學生,鼓勵學生,寬容學生,等待學生,賦予他們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給他們一片自由翱翔的藍天。
二、要引導學生學習,教的本質在于引導。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引而不發(fā)。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價值和做人。引導也可以表現(xiàn)為一種激勵,當學生畏懼時候,教師不要拖著走,而是喚起他內在的精神動力,鼓勵他不斷向上攀登。
三、尊重差異,因材施教。學生在經驗儲備、發(fā)展水平和個性特征方面都存在著差異,教學承認并尊重這種差異,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前提。我們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采用適當“調試”的方法和各種“差異教學”的策略,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收獲和提高,使學生獲得成功的經驗,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信心。
四、實行開放式教學。
1、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所謂自主學習,是學生在已有的技能水平、心理水平的基礎上與教師傳授的信息在互動中建構和發(fā)展起來的學習。
2、注重學生的互動合作。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教師為教而教,學生成了知識的“容器”,這種灌輸式的單向互動,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3、突出探究式學習。根據這一理念,教材在每個單元安排了一個探究活動。這種探究式的教與學過程,從發(fā)現(xiàn)問題開始,展開一系列的分析研究,達到了解決問題的目的。
實習編輯: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