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們樹立自主學習意識,增強初中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培養(yǎng)良好的自學習慣
1、培養(yǎng)課前預習的習慣。在很大程度上講,這樣既解放了學生,也解放了老師。學生不僅增加了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而且由于許多問題在課前已自主解決了,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避免作進一步的分析介紹,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在每天新課之前,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按照以上所講的自學法進行預習,對生字詞和課文內容作個初步的識記與思考。學生一旦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自學的能力也會有相應地提高。
2、培養(yǎng)認真聽講的習慣。課堂是老師傳授知識的主陣地,聽講是課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門。學生認真傾聽教師的講解,在聽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才能保證課堂教學活動有效地進行。與此同時,認真聽講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在處理事情時認真、專注的性格,而且可以很好地掌握教師講課時運用的思維形式、思維規(guī)律和思維方法,使自身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學習如何科學地獨立思考問題,更好地領會和運用語文知識。
二、培養(yǎng)學生自學語文能力,要注意的問題
1、學生自學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學生掌握學習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教師在指導學生自學語文、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方面也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2、學生自學,教師要擬定好預習指導題,啟發(fā)引導學生自學。培養(yǎng)學生自學好語文并不容易,學生開始總感到難度大,抓不住要領,如果指導不得力,學生越發(fā)感到困難,就會失去積極性。每篇課文都有其深難獨特的地方,要使學生抓住要領,教師布置新一課的預習任務時所提出的預習指導題特別要注意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既要結合課文和教學目標實際,又要考慮學生的實際,使預習指導題真正起到幫助、引導學生去完成學習任務的“拐棍”作用,這就要求教師要精心備課。
3、主動學習,更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學生自己主動學習有了積極性,并不是教師省心了,而是對教師指導要求的標準更高了,教師必須掌握摸清學生的自學情況,多方面示范指導。班級學生的學習實際水平是參差不齊的,教師要掌握好上中下三種學習情況,教師所提出的預習指導題和課上所提出的啟發(fā)問題要基本適合三種學生情況的學習態(tài)勢,難易適度。教師備課要精深,要“吃透”學生,吃透教材。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要貫穿于學生自學語文過程的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