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陽縣許家溝鄉(xiāng)一中 陳會清
音樂能陶冶情操,拓展思維,啟迪智慧,培養(yǎng)審美情趣,給人以無窮的美的享受。特別是處在成長階段的青少年,如果與音樂相伴,將給他們的生活帶來無限生機和活力,為他們的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音樂教育在音樂藝術中肩負著傳播和引導的重要作用,從事音樂教育工作多年,我很清楚,不可能將我的每一位學生都培養(yǎng)成貝多芬、莫扎特,但是如果能將他們帶入音樂殿堂,讓他們一生有好的音樂作品相伴,也是很欣慰和快樂的。
音樂學科是最重要的培養(yǎng)審美情趣的藝術之一,只有科學有效的課堂教學和教育活動,才能使學生接近并愛好音樂,為學生與音樂相伴奠定良好的基礎。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采用各種教學手段使學生較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情感,就可使情感的正強化功能充分發(fā)揮作用,引起他們感情的變化,產生心靈的震顫,從而深刻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美。深入淺出地介紹偉大音樂家的生平故事和講解音樂家的優(yōu)秀作品時,會激發(fā)學生各種美好的感情,提高他們對生活中真與假、美與丑、善與惡的識別能力,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而教師聲情并茂的范唱,則可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還可促使他們品味歌曲蘊含的深刻思想內涵……這樣,通過音樂藝術形象、音樂的內在感情感染學生,心靈美的花朵,就會在他們心中悄然開放。
音樂是心靈的凈化劑。要使音樂與學生相伴,就要因勢利導,借助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為學生與音樂相伴牽線搭橋,這樣能調節(jié)心境,點燃藝術的心燈,能陶冶性情,促進智力的發(fā)育,讓學生在感受自尊、自信、自豪中健康快樂地成長;顒拥拈_展,可以成立興趣小組或開辟班級第二課堂活動,來豐富課余文化生活;借助節(jié)日、校園藝術節(jié)等舉行大型的歌詠比賽或文藝匯演,引導學生全員參與,全身心參與,在潛移默化的音樂欣賞、器樂演奏、歌曲的演唱中,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情操,規(guī)范行為習慣,凈化心靈,塑造靈魂,發(fā)展個性,健全人格,輔助非智力因素的形成。
音樂是情感藝術。好的音樂作品作用于人的情感,往往能引起共鳴,激發(fā)聯(lián)想,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浸潤人的心靈,給生活增添無限樂趣。我國著名音樂家賀綠汀指出:音樂是培養(yǎng)人民高尚道德品質、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一首好的歌(樂)曲,常使人浮想聯(lián)翩,回味無窮,尤其是對青少年更能產生深遠的影響,甚至作用于他的一生。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一首《義勇軍進行曲》曾鼓舞了多少愛國志士不怕拋頭顱、灑熱血,走上抗日最前線;今天,一曲《愛的奉獻》,又促使多少人慷慨解囊支援災區(qū),資助素不相識的受災群眾……
作為音樂教育或音樂活動,育人是目的,審美是核心;學生是主人,樂學是動力;重要的是過程,參與是手段,F(xiàn)代教育越來越需要生動活潑、生氣勃勃、充滿創(chuàng)造性和娛樂性的教育形式,越來越需要將音樂引入德、智、體、勞中,完成對人格的塑造。因此,要加強和提高音樂教育或活動的層次,實施教育現(xiàn)代化,使學生在音樂中學習、生活、成長、成功,使音樂與人時時相伴,終身相伴,促進人的整體素質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和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