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高考已過,從國家到地方關于對中高考改革的話題越來越多。其中首都北京傳來聲音,北京的高考語文分值要提高,英語分值要下降,等等。不管是中考還是高考,對語文科目的分值都要加大。在這種形式下語文教師應具備的素養(yǎng)有哪些?
一、緊跟課改目標和教材。一個好的語文老師,除了必須具有高尚的師德師風、博大精深的專業(yè)知識外,還要具有其它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信息理論。我們知道,這次新課程的改革,旨在以推行提高學生基本素質教育為切入點,配合適合開發(fā)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新版教材進行,因此,那些承載者“五花八門”、“無奇不有”的新科技、新知識、新信息的篇章“雜文”紛紛涌入教材文本,使得有著多年積淀的原先語文教材版本,面貌煥然一新,新版教材里的那些傳播者新信息的“時代雜文”,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閃爍于文本內、學生中,像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二、注重新舊版本銜接
總結近十年的初中語文教材,不難發(fā)現(xiàn),像有些優(yōu)秀的散文《背影》、《我的老師》(魏。、《社戲》等這些純文學的篇章,在教材文本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少,甚至有些已經“銷聲匿跡”了。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科普文章的出現(xiàn),宣傳新科技、新信息、新視角的篇章“問世”。甚至一些名不見經傳、初出茅廬的新作者的佳作名篇也一同進入教材;還有一些是大名鼎鼎的老學者、老科學家他們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yè)而發(fā)表到的見解、坦誠的心歷,也被選入教材。隨著中高考語文科目分值的加大,讓學生學習新版教材時,也可讓學生把舊版教材作為課外讀物學習。
三、不斷學習新鮮事物
教育部日前下發(fā)通知,要求各教育行政部門把語言文字納入對各級各類學校的督導評估內容中,這也是對語文教學的管理上的重視?v觀中外教育改革,每一次的中高考改革都著實使人感到國家注重學生創(chuàng)造性、發(fā)散性思維的訓練和能力的達標。更加要求語文教師不斷學習,接受新鮮事物、獲取上級部門的信息和精神。如新教材七年級《語文》的一篇課文《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作者從一個獨特的全新視角來看待事物的復雜性和理性化,對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是一個別開生面的先例;如八年級《語文》的《奇妙的克隆》、《送你一束轉基因花》等文章,在教學過程中都閃爍著絢麗的科技時代的色彩。學生喜歡看這樣的文章,也需要了解這方面的知識,作為老師更應該有這方面的知識素養(yǎng)。
四、倡導創(chuàng)新自主學習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重視學生自己的情感體驗、感悟、思考與發(fā)現(xiàn),使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能夠逐步形成積極思考、勇于探究、不斷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能力。在學習《氣候的威力》一文時,要重視對學生動手動腦的培養(yǎng),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掘,除了加強對自己已有的專業(yè)知識創(chuàng)新外,還必須強化那些與自然的、社會的、新科技的知識的溝通與閱讀,以適合現(xiàn)實生活和發(fā)展學生獨立自主的需要。在中高考語文科目分值加大的情況下,教師要調整知識結構,拓寬知識視野,全面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學會合作,主動向其他學科的老師學習,或勤于借助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做好課程間的溝通、交流與“融資”等等。
(作者單位:山西省翼城縣春雷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