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創(chuàng)造力打造教育科研與技術工作
——岳陽市教育科學技術研究院內涵式發(fā)展小記
通訊員 祝宇 劉可榮
岳陽市教育科學與技術研究院是2008年12月由原岳陽市教科所和原岳陽市教育技術中心合并組建而成的新單位,成立僅僅三年來,連續(xù)被評為湖南省教科院、裝備處、電教館“先進單位”。在并不很長時間的探索中,該院圍繞提高自身的職能,內強素質,外樹形象,走出了一條市級教育科研院所內涵式發(fā)展之路。
一、教育科研意識從理念上強化。以院長葛天普、黨總支書記謝虎兵為首的領導班子,首先就確立了“教育教學,科研先導”的建院方針,為教育科研院所把握了內涵式發(fā)展的方向。為加強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該院特地成立了學術委員會,葛天普院長親任主任,成員都是各學科的教研員。其中,有特級教師7人,國家級、省級骨干教師14人,市級學科帶頭人21人。
為建設學習型單位,該院每月舉行一次學術報告會,規(guī)定每個教研員每年做到“五個一”:讀一本教育專著,學一門專業(yè)技術,參與一個課題研究,下到一個學校指導教學,撰寫一篇科研論文或調查報告。為了讓教育科研走向信息化,該院投資500多萬元,建成了市級城域網,聯(lián)通全市各校,教研員人手配備一臺電腦。
2010年以來,該院對全體員工提出了“推動課堂教學改革,推廣許市中學經驗”的號召,掀起了新的一輪課堂教學改革。
二、教育科研網絡從基層中建起。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該院的教育科研機構日趨完善。形成了由院級引領、各業(yè)務科室主管、縣(市、區(qū))教研室(電教站)主抓、各級各類學校落實的“三級遞進+一級輔助”式教育科研多維網絡。這個教育科研網絡的各個層次的責任人為了教育科研工作的開展,全院教研員經常下到基層調研,指導各地各校開展教育科研,并先后進行各項調研寫下的筆記不下1000萬字。目前,該院承擔國家級教育改革試點大型科研課題5項。
三、教育科研規(guī)范從制度上落實。該院教育科研工作制度健全,先后制訂了《教育科研工作職責》《教育科研人員考評方案》《教研員教育科研工作考評方案》《課題研究管理、實施條例》《教研員教育科研成果獎勵條例》《教研員培訓制度》等等。該院將教育科研與技術推廣納入年度考核內容,考評結果作為評優(yōu)晉級的依據。這一措施的實施,極大地促進了該院教育科研工作的開展。
四、教育科研普及在活動中綻放。該院教育科研工作的開展,以活動為載體,以競賽促推廣。在教師層面,在全市設立了“中小學教師教學競賽金鶚獎”“農村現代化遠程教育優(yōu)質課教學競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課件競賽”“實驗教學創(chuàng)新競賽”“優(yōu)秀教學論文競賽”等七大賽事。在中小學生層面,設立了“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自制航模、車模競賽”“電腦制作競賽”“英語口語競賽”“信息學奧賽”“獨唱、獨奏、獨舞競賽”等六大賽事。另外,還推動、協(xié)助市政府設立了“求索創(chuàng)新獎”這一綜合賽事。這些賽事,已經成為了各縣(市、區(qū))的常規(guī)工作。全市大型賽事的舉行,既是舞臺,也是平臺,促進了教師教育教學的不斷創(chuàng)新,引導全市扎扎實實地推進素質教育。
五、教育科研成效在發(fā)展中凸現。近幾年來,通過辛勤的努力,該院的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績。教育科研人員在各級各類期刊發(fā)表論文200多篇,公開出版了學術著作《作文通鑒》《岳陽市鄉(xiāng)土教材》《出奇制勝——寫作知識例話》等系列書籍,編印了多部市本級教材,承辦省級以上教育工作現場會4次。另外,《中國教育報》《湖南教育》《科教新報》等報刊多次報道并推介該院在教育科研工作方面的先進經驗、人物事跡;先后有200多家外地學校來信、來電、來人索取該院教育科研管理資料或者參觀學習、交流經驗。
讓教育科研滲透到每一名員工心目中,鍛煉了科研隊伍,優(yōu)化了常規(guī)管理,提高了科研質量,同時,在并不增加人員和編制的情況下,該院的各項工作,都跑在了全省市級教科院所的前頭。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lián)系、網站內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