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熟女不卡,国产中文字幕视频,久久国产精品_国产精品,久久免费午夜福利院

      1. <object id="hdef9"></object>

        
        
          首頁>>新聞資訊>> 為留守孩子點亮心燈 正文

          為留守孩子點亮心燈

          2010-10-27 12:23 易倫洲 少年成才

          為留守孩子點亮心燈 

                 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qū)大橋小學校長  易倫洲 

          隨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逐年增加,“留守學生”這個群體也漸漸壯大。在打工經濟不斷增長的同時,留守孩子的行為品質教育和精神生活卻被忽視、被冷落,處于貧乏的境地,也滋生了未成年人上網成癮、拉幫結派、抽煙酗酒、打架鬧事等不良的社會問題。如何讓每一個孩子都享受教育的陽光,點亮留守孩子學習與生活的心燈,是近年來學校教育的重點課題。通過對留守學生及其家庭監(jiān)護人的了解和對東寶區(qū)大橋小學留守學生的實際調查情況,筆者進行了淺顯的分析,就如何加強留守學生行為習慣和心理品質教育提出了幾點看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留守學生的身心現(xiàn)狀及其成因 

          要做好留守學生的教育工作,先要了解留守學生的具體情況,找出其行為心理特點及形成原因,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轉化工作。東寶區(qū)大橋小學地處市區(qū)邊緣地帶,周邊是商業(yè)城、建材市場等商業(yè)區(qū),在校就讀的學生部分為經商人員、務工人員的子女。通過調查了解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有部分來自農村,有部分長在城市,但生活與學習方面仍屬留守狀態(tài),管理上呈寄居型、托管型和放任型等幾種,在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心理健康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

          1.親情缺失,人格發(fā)展不健全

          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在論述親情教育的重要性時指出:“沒有父母的愛培養(yǎng)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庇H情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基礎載體,而由于各種因素造成的親情疏離和缺失,使得留守學生的身心在成長階段得不到應有的關愛和引導,父母工作時間緊張在日常生活中與子女缺乏交流或聚少離多,隔代監(jiān)護人對孩子的單一溺愛,使親情偏離了方向,孩子的心理需要和心理變化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些學生表現(xiàn)出性格內向、膽小自卑、冷漠自私等人格修養(yǎng)上的缺陷。

          2.監(jiān)管不力,學習成績滑坡

          在生活中我們經?吹接械膶W生脾氣偏激暴躁,在家稍不如意就頂撞他們的監(jiān)護人,或吵鬧不休、離家出走,在校上課不認真、不完成作業(yè),還擾亂課堂秩序。監(jiān)護人要么沒有時間和孩子曉之以理,要么管教粗暴簡單,要么束手無策。這些孩子表現(xiàn)出自我控制能力差、無紀律意識、與同學鬧不團結、對學習無興趣等養(yǎng)成習慣上的缺失。

          3.放任自流,行為品質不端

          有些留守學生過早地獨立生活,衣食住行自己負責,從另一角度上說,孩子的自理能力是得到了鍛煉,但監(jiān)護人的放任不管和過分信任對孩子的心理教育留下隱患。這些孩子表現(xiàn)出任性放縱、我行我素、是非不辨、盲目追求、亂花錢、進網吧等道德品質上的缺失。

          二、矯正留守學生不良行為品質的措施與對策

          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靈的喚醒。如同負責的園丁為樹剪枝,該剪的一定剪去,才能培育成參天大樹;又如負責的醫(yī)生為病人治病,對癥下藥才能藥到病除,利于病人早日康復。大橋小學在留守生管理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1.營造和諧氛圍,校園環(huán)境育人

          和諧的學校教育能有效地彌補家庭教育的不足,從而影響家庭教育。近年來,學校以健康活躍的氣氛感染人,以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熏陶人,以張貼各類鮮明生動的語言教育人。學校定期和不定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文化長廊主題宣傳、板墻報設計、作文競賽、體育競技、書畫展以及開展名言警句導讀、講偉人故事等,不斷提升學校文化品位,充實留守學生課余生活。

          2.加強人際交流,走進學生心靈

          根據(jù)留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求,開展多角色、多層面的交流,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彌補親子關系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fā)展形成的消極影響。教師對留守學生多鼓勵、少指責,真心、真誠、平等的對話,讓其敞開心扉,說出自己的苦惱與困惑,在教師循循善誘的教導下端正思想,明辨是非,轉變學習態(tài)度。而同學間的交往,讓留守生在互動互助中養(yǎng)成開朗的性格,學會關心身邊的人,并大膽陳述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學會取長補短,在各方面積極爭取新的進步。

          3.抓好養(yǎng)成教育,規(guī)范日常行為

          參天大樹,起于幼林。從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康的心理品質,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本著“習慣養(yǎng)成就是教育”的理念,針對留守學生缺乏督促而行為懶散、態(tài)度不端等狀況,學校以《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為主要內容,采取“道德標兵”、“衛(wèi)生標兵”評選、“文明班級”評比、“先進個人”表彰、“三好學生”和“優(yōu)秀隊干、隊員”評選等活動,激勵他們自覺遵章守紀,力爭上進,培養(yǎng)他們健康的心理品質,養(yǎng)成學習、生活的良好習慣,

          4.豐富教育載體,培養(yǎng)學生多種能力 

          實際工作中,教師指導學生收拾書桌、整理書包、穿戴整潔,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事就自己動手,培養(yǎng)自理能力。在班級管理中,小到清潔值日安排、班級的布置,大到班級制度的制定及事件的處理,班主任老師立足于民主、激勵和尊重,引導學生全員參與、主動參與,讓留守學生在參照中反思,在反思中醒悟,有章可循進行自我監(jiān)督、自我管理和自我強化,培養(yǎng)自律能力。在學生中開展“手拉手”、“一幫一”活動,幫助留守孩子克服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我能行”體驗和激勵下,走出“自我中心”心理誤區(qū),與同學和睦相處,培養(yǎng)合作能力。教師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從預習到聽課,從作業(yè)到復習,“聽、讀、記、寫”循序漸進,培養(yǎng)自學能力。同時,結合德育教育,學校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等,為留守學生營造出了安全健康、寬松愉悅的成長空間。

          5.拓寬教育途徑,家校共建長效機制

          一是建立留守學生輔導檔案。走訪、了解和分析留守學生的家庭情況,將這部分孩子家庭狀況、父母親務工地、臨時監(jiān)護人姓名、年齡、住址、聯(lián)系電話以及留守學生的心理品質、學習行為、生活習慣等方面進行詳盡記載,各班進行分類登記,作為樣本材料的對照依據(jù)。

          二是架起留守學生關愛橋梁。如校外輔導員,定期對留守學生進行談話;“愛心媽媽”采用結對的方式讓留守學生感到家的溫暖;家校聯(lián)系手冊在家校間建起溝通的橋梁,班主任老師及時反饋孩子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思想、行為等方面的動態(tài),并通過家訪、電話聯(lián)系等方式與家長溝通,全面了解孩子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教育。

          三是設立學生心理咨詢站點。針對留守學生冷漠任性、自我認定錯位、分辨能力、是非觀念不強等不良心理因素,學校通過建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積極開展心理輔導與咨詢。根據(jù)不同年齡段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指導他們正確處理在學習、生活、交友、成長等過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困惑,增強他們自我認定、自我調控、承受挫折、與人交往和適應環(huán)境等方面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知中行,行中悟,悟中從,從而形成良好的行為品質和心理品質。

          中華文教網手機版
          ? 中華文教網版權所有 中華文教網簡介 投稿指南 聯(lián)系我們 tags 版權聲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