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讀書,做自己的主人
文/陳紅艷
山東省昌邑市龍池鎮(zhèn)龍池小學
葉圣陶先生說:“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強調的是“自讀自悟”。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落實這一精神呢?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更“真”更“實”呢?
一、營造氛圍--調動學生學習自主
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習在教師的熱愛、尊重和期待中激起了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主動去探索。有些問題在老師看來可能幼稚,但證實了學生認真讀書,能充分發(fā)揮想象,教師千萬不能給予否定,而是鼓勵學生,這樣才能培養(yǎng)他們不懂就問的好品質。同學們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學習氛圍是那么寬松、和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合作精神全調動起來了,這不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體現(xiàn)嗎?
二、質疑問難,自主探究的起點
良好的預習習慣對順利地達到目的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預習中,首先要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初讀課文時,按“導讀”提示自學;深入理解課文時圍繞思考練習自學。在預習中畫出重點詞句,尋找出不理解之處,進行質疑,甚至可以提出對知識本身進行的懷疑、研究,這就能使學生產生查閱的動力,爭論的欲望,獲勝的信心。在預習中學生的質疑就能營造新的學習氛圍,為課堂上深入學習做好鋪墊。預習時,我們提倡三問,即問自己、問字典、問別人(或“議”);提倡邊讀邊想,在書上進行圈、點、勾、劃、批注;提倡寫預習筆記;提倡自己提出問題,帶著問題去聽課。預習卡就是作業(yè),要求學生用心思考,書寫工整;教師認真輔導,經常檢查。實踐證明,通過嚴要求、重輔導、勤檢查,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逐漸養(yǎng)成,預習的質量不斷提高。
三、講究方法,訓練學生學習自主
1 、學習內容--讓學生自選
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把獲得知識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確立主體性。
2 、學習疑問--讓學生自辯
教師在課堂上,多讓學生討論、爭辯。 “辯”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智慧,擴大信息交流和思維容量。課堂上疑問讓學生多爭辯,促使了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
3 、學習方法--讓學生自悟
學生通過自身積極參與學習,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教師可要求學生歸納出自己的學習方法。如《鳥的天堂》的教學,教師在學生理解完全文之后,要求學生回去試著學“導游”組織一段話,將你最喜歡的“鳥的天堂”的景色介紹給大家。課堂上學生紛紛將自己的導游詞拿出來展示。教師再也沒有必要干巴巴地告訴學生怎么去寫導游詞。這樣,讓學生積極投身到學習活動中去,并從活動中總結出自己的學習方法來,所取得的效果遠遠比完全由教師歸納的效果要好得多。
總而言之,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只要是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調動其求知興趣,讓其得求知方法,使其親歷求知過程,促其在求知中“自主”,教師都盡可以大膽去探索,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真正地、實實在在地得以體現(xiàn),達到葉圣陶先生所說的能“自讀自悟”的最佳境界。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lián)系、網站內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