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英語教學中的“導、學、練、測、思”
陜西省銅川市印臺區(qū)職業(yè)中學 王惠敏
《學記》曾說:“要引導學生而不要牽著學生走,要鼓勵學生而不要壓抑學生,要指導學生的門徑而不代替學生做出結(jié)論,引導學生而不壓抑學生,學生學習起來才會感到容易;”指導學生學習的門徑而不代替學生做出結(jié)論,學生才會真正開動腦筋思考。而英語課堂教學的重點就是重視實用性,即實踐第一,認識第二,教學中強調(diào)交際性,使英語語言作為一種文化提高的交際工具,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學會英語知識及語言表達技能,學會用英語思維,用英語表達。
根據(jù)英語課堂教學的實踐性、針對性及多樣性原則,特制訂“導、學、練、測、思”專題,以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大膽嘗試。
所謂“導”即“導學、導讀、導習”。
我們知道學生在能力方面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在觀察上,每個學生對客觀事物反應的靈敏性、細致性、完整性和堅持性是不盡相同的,在思維能力上,每個學生對客觀事物的判斷、推理、分析和綜合的能力也是不盡相同的;至于想象力的豐富與貧乏那就更明顯了,這一切差異都會毫無疑問地反應到語言學習的能力上來,新課標亦要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教師應給與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因此,我們強調(diào)因材施教。在教學實踐中,我力求做到:(1)廢形式,求實效。(2)善引導多鼓勵,加強個別指導與輔導。(3)想方設法,實施因材施教;(4)靈活多導,為學生自主學習做好鋪墊。在引導學生復習感嘆句時,我針對本班學生的特點,先在黑板上寫了幾個感嘆句填充,有六個選項,這六個選項中有些是錯誤的,有些是正確的,沒想到平時很調(diào)皮的XX舉手了,我立即叫他回答第一道題,他選擇后,大家評判正確,于是我不失時機地說了一個句子“XX多聰明呀!”讓大家造句,XX聽了很高興,后面的聽課更認真了,我又用同樣的方式對仍在調(diào)皮的學生進行造句說:“XXX笑得多開心呀!”“XXX多快樂呀!”“他們多調(diào)皮呀!”“他們多嘈雜呀!”“瞧!這幾位談論得多熱鬧呀!”......這樣本節(jié)很成功地練習了感嘆句,也使幾個平時調(diào)皮的學生對感嘆句結(jié)構(gòu)有了深刻印象,且使本來可能造成緊張的氣氛一下變得寬松,學生則在愉悅的活動氛圍中積極踴躍參與,知識也得到了鞏固。
學(learn to be, learn to learn ,learn to live together)即提倡自主學習,通過自主學習,學習做人的道理,學會學習,學習如何生存,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策略,使其學會模仿,針對職高學生則要使其在“聽、說、讀、寫”的模仿中學會應用,學會交際,活學活用。因此學生自學時我讓其注意抓好:(1) 找出每單元乃至每課自我感覺最難之處;(2) 應用舊詞、近義詞替換課文里的重要部分、詞語釋義或句型變換;(3)辨識新舊知識的異同;(4)改寫或仿寫部分段落或?qū)υ挷牧。如在學習方位詞時,我提醒學生中英方位詞表達的不同,并以圖片(及版畫)展示給學生,這時有個學生就問:老師,這是否與英文人名及時間的表達類似,都剛好相反?我就說那就請大家探討一下這個問題,于是你一言我一語,課堂的學習氛圍被營造起來,在學習加深理解新知識的同時,亦鞏固了舊知識。
練:包括隨堂練習,課后鞏固練習及課外訓練,教學中我們提倡把時間還給學生,教師要精講精練,用最簡單的語言講授學生自己無法解決的共性問題、花最大的時間幫助學生知識遷移,突出聽、說、讀、寫的訓練,但又強調(diào)練得有法,使訓練真正起到鞏固知識,實現(xiàn)知識遷移。如Uint12重點與難點為感嘆句及詢問天氣,為起到鞏固強化的目的,我在訓練中有意識的進行此類訓練,如作“Duty report”根據(jù)實際詢問天氣,用圖片等靈活進行感嘆句造句轉(zhuǎn)換練習,這樣在不知不覺中亦突破了難點,設置情景直觀易懂,起到了事半功倍之功效。
測:即測試。測試是教學手段之一,適時的測試可檢測教學效果,根據(jù)實際,或當堂測試或單元測試,月測試等,以便及時總結(jié),查漏補缺,改正教學。如單元詞匯檢測,月測試已成定律。每次月考完,讓學生先自我分析,并制訂下階段的措施,然后教師集體講評,個別談話,針對存在問題,在后面的教學中再進一步改進。
思:即教后反思,目的在于根據(jù)教學的成敗,總結(jié)經(jīng)驗,吸取教訓,適時調(diào)整教學策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從而真正實際“教學相長”,提高教學藝術(shù)與技巧。
通過幾年來的教學實踐,有得亦有失,感受最大的就是全面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素質(zhì)。
總之,以上是自己的點滴嘗試及體會,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自己仍要注意不斷地更新觀念,多與他人交流,取長補短,以便增強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目錄:(1)《中學英語教學策略與藝術(shù)》
(2)《中學英語教學研究動態(tài)及趨勢》
(3)《走進新課程》
(4)《英語新課程標準》
(5)相關(guān)課改理論與文章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wǎng)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quán)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lián)系、網(wǎng)站內(nèi)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