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中要滲透三觀
山西省長治市平順中學 王 勇
教學設計是每個教師的最基本的日常工作之一,也是花費教師心血最多的結晶。而要設計出科學的教案就要把握好三種觀念:教育觀、知識分類觀、系統(tǒng)觀。
教育觀是教師對教育活動的理解,是組織教學活動的根本出發(fā)點,是對師生關系定位的重要因素。而知識分類觀是設置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選擇教學策略、評價學習結果的依據(jù)。系統(tǒng)觀是對教學過程的完整把握,是對教學細節(jié)的全面考慮。這三種觀念是影響教學設計質量的關鍵因素,也是影響教學質量的思維方式。
教育觀是覆蓋整個教學活動過程的靈魂,有什么樣的教育觀就會有什么樣的教育結果。新課程改革下,提出了“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孩子”的理念,那就要求我們在教學設計中有所體現(xiàn),否則這個理念的實施就成了一句空話。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我國的教育逐漸回歸“以人為本”的理念,逐漸從長期以來的精英培養(yǎng)模式向大眾培養(yǎng)模式轉變,要求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發(fā)展而不是部分學生。這些觀念必然影響每一位教師的教學設計方案。所以實現(xiàn)新課程的教育理念,就要在教學設計中得到體現(xiàn)。
知識分類觀是實現(xiàn)教學設計合理化的出發(fā)點。從教學目標的設計到教學策略的選擇,從教學過程的實施到教學結果的測量與評價,都是以知識分類觀作為支撐的。在教學中,我們就要重視對知識屬性的理解與分析,不同屬性的知識,學生學習的方式是不同的,同樣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是不同的。例如:加涅把學習結果分為言語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態(tài)度五個方面,假如傳授的知識是智慧技能類的,就要求在教學設計中加強學生練習的成分;假如傳授的知識是態(tài)度類的,就要在教學設計中加大情感與討論的成分等。所以不同類型的知識要求設計的教學步驟和選擇的策略是不同的。
系統(tǒng)觀是教學過程完整設計的思維基礎,是對組成教學活動的過程和要素的全面認識的能力。有了這樣的思維工具,就能更好的把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考慮進去,進而實現(xiàn)我們的教育教學目標。例如:教學設計一般有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策略、板書、練習等設計,可是我認為經(jīng)常缺乏評價與反思以及補救性方案的設計。一般來說,學習結果評價和補救性方案經(jīng)常是不怎么引起關注的,可是當前的新課程理念是要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而課堂教學并不能百分百實現(xiàn)教學設計的目標,必然要更加關注學習結果評價和補救性方案的設計。這樣就能更好體現(xiàn)新課程的教育理念。
所以這三種觀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形成了一個統(tǒng)一的有機體。在教學設計中,體現(xiàn)和滲透教育觀、知識分類觀、系統(tǒng)觀是提高教學設計水平的途徑,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之一。我們每一位教師要加強對這方面的研究和學習。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wǎng)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lián)系、網(wǎng)站內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