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開心辭典”反思語文教學
山東高密市膠河疏港物流園區(qū)楊家丘小學 孫清鵬
我是一名在農(nóng)村學校任教的語文教師,由于條件所限,只有從電視中不斷的汲取營養(yǎng),來充實和彌補自己的那“一桶水”,豐富自己的文化生活,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因此欣賞中央電視三臺的“開心辭典”成了我的一大嗜好。2009年11月10日,吃罷晚飯,照例打開電視,醒目的大字跳入眼簾:“高考文科狀元系列——成功秘訣”。看后感慨良多,心頭涌動著難以名狀的感覺。
鏡頭之一:主持人王小丫拿出一套金庸的《射雕英雄傳》,任意翻出其中一章,陜西西安的文科狀元都能說出每一章的題目,并且對答如流正確無誤;接著主持人又問:“為什么你對《射雕英雄傳》如此熟悉?”她是這樣說的,“金庸的小說基本上我都看過!
鏡頭之二:當主持人王小丫問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里,金陵十二釵中有幾人是賈姓的?這位文科狀元稍加思索,掰著手指頭,鎮(zhèn)靜地答道:“有五位!”“你真了不起!”王小丫驚喜的說,“為什么記得如此清楚?”“因為我看《紅樓夢》至少十遍,從上小學三年級開始看!
“開心辭典”欄目中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足見其他們豐富的語言積累、開闊的知識視野和雄厚的文化底蘊。大凡學有所成的作家、學者甚至政治家、科學家,還是在校生中的語文學習標兵,其在青少年時期,大都有過大量閱讀的經(jīng)歷,可以說自主閱讀鋪就了他們的成才之路。
時下的語文教學,教師由于受功利化影響,只要統(tǒng)考中學生能考取一個理想分數(shù),就可高枕無憂。因此把課本中一篇篇文章從字詞句篇到聽說讀寫、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精心肢解成枝葉末節(jié)的零碎知識,講解不厭其煩,甚至牽強附會;使學生在閱讀時,總是帶著“任務(wù)”的心態(tài),吃力的被動閱讀,難以體悟文章的情感內(nèi)蘊,享受讀書樂趣,使閱讀變成了訓練,訓練就是做題;把讀書的樂趣和美感,把啟迪心智,提高感悟世界,認識世界,表述世界的能力等讀書題意全部掃蕩貽盡。這樣的閱讀,必然是乏味、苦惱、令人疲倦的,學生的閱讀興趣焉能不被破壞!
一個人學生時期能否養(yǎng)成讀書興趣和習慣是件人生大事,將影響學生一生的發(fā)展。國學大師梁啟超認為:一個人不管是做什么的,工作之余,隨時可以得到愉快的伴侶莫過于書籍。而讀書的愉快能否得到,大概在學生時代就已經(jīng)決定了,因為必須養(yǎng)成讀書習慣,才能嘗到讀書趣味,形成讀書能力。而學生的閱讀能力,主要是學生在閱讀活動中自然習得,而不是靠教師對閱讀教材的分析講解提高的。
鑒于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肩負著對孩子一生幸福而奠基的重任。在學生中應(yīng)積極開展大量閱讀訓練,廣泛閱讀學校圖書室,班級圖書角的書籍。要求學生邊讀邊摘錄優(yōu)美段落,做好讀書筆記,寫出自己的閱讀收獲,利用每天自主學習的時間,同學之間進行交流切磋。同時要搞好自由閱讀,為擴大學生的閱讀面,一方面要結(jié)合新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的要求,向?qū)W生推薦閱讀材料,讓其自由閱讀;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家家有藏書,通過開展“向你推薦一本書”活動,相互交換圖書,交流閱讀收獲,以此來促進學生自由閱讀。在節(jié)假日,應(yīng)提倡學生開展讀名著活動,讓學生在小學階段讀完《西游記》.《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等古典名著,初步接觸我們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寶庫的精品,并受到感染和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只有這樣我們的學生才能有一個更為廣闊的語言藝術(shù)天地和精神家園。我們的語文教學才能更加科學,更加有序,更加高效,自然就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wǎng)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quán)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wù)聯(lián)系、網(wǎng)站內(nèi)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